关于建立武汉学的构想

辛亥革命网 2011-04-25 00:00 来源: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严昌洪,汤蕾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武汉学是对武汉的历史文化与现实问题进行专题和综合研究的整合型学科,是城市地方学的一个分支。它以武汉地区丰富的特色文化资源为研究
 

  城市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一大趋势。伴随这一现象,近十余年来,在中国,城市的研究已经成为热门话题。一方面,从总体上看,对城市发展的理论研究,除传统的城市规划学与城市建筑学外,还有如城市历史学、城市地理学、城市经济学、城市管理学、城市社会学等学科都已经蓬勃发展起来,它们从城市的某一侧面入手对城市进行分析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另一方面,在中国,作为城市科学分支的城市地方学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尚处于萌芽阶段。时至今日,除上海、温州等城市外,中国绝大多数城市都还没有创立具有自己特色的关于本城市研究的学科体系,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且终将会造成中国的城市研究落后并成为遏制城市本身发展的瓶颈。为了加快和丰富我国城市地方学的研究,也为了加速我国城市化进程,笔者不揣浅陋,追随上海学、温州学之后,提出创建武汉学的初步构想,以就教于方家。

  一、武汉学的提出

  据笔者所知,我国最早正式提出建立城市地方学的是上海学者。1987年,上海大学曾就上海学的建立举行了讨论会,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曾撰《上海学刍议》表示祝贺。二十多年后,《史林》杂志又开辟了“上海学研究笔谈”专栏,并将讨论文章登载在该刊1999年第2期里面。一大批上海研究资深专家对上海学的提出有响应的,也有不甚支持的,但大家有一个共同愿望,认为对上海的研究应进一步深化和发展,并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无独有偶,温州人也在温州经济大放异彩的时候,适时提出建立温州学。2002年11月1日的《光明日报》上刊登了一篇关于创立温州学的文章。作者指出,温州作为在改革开放的格局中闯出一条独特的区域经济发展道路的小城,其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温州学就是要“研究温州文化,研究温州人和温州人精神,研究温州文化与经济互动发展,揭示温州经济和社会发展内在规律”。按照这一思路,在当地政府的支持和有关专家的参与下,温州学已经建立并发展起来。当地不仅召开了温州学研讨会,讨论温州学研究课题,而且有关温州研究的文章也经常见诸报刊和网络。温州学正在以其特有的方式探讨“温州模式”成功的原因,并且其研究成果也将在无形中推动温州的持续勃兴。

  在上海学、温州学创立并发展的启发下,笔者也对武汉的研究进行了反思。其实,不仅笔者有这样的创想,素有武汉历史“活化石”美称的徐明庭老先生早几年就提出“武汉学”这一概念。他认为由于武汉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光荣的革命传统,才被国家命名为“历史文化名城”。但武汉地区学者以武汉历史、文化研究为主攻方向的人并不多,研究尚不够全面、系统,许多问题没有弄清楚。外国人、外地人提出的关于武汉历史、文化的一些问题,武汉人却回答不了。如果武汉人不知武汉的历史、文化,如何建设好历史文化名城?如何搞“文化强市”,发展武汉文化产业?上海有学者提出了建立“上海学”的设想,我们为什么不可以提出建立“武汉学”呢?徐老先生的这番话,可谓“武汉学”概念之发端。

  那么,什么是武汉学呢?武汉学,作为一个初创之学,虽然难以对其下一个十分准确的定义,也不易对其研究对象作出明确的界定,但作为一门学科,还是应该确定其内在涵义的基本轮廓和研究对象的大体范围。一般认为,城市地方学是以特定城市的特定文化为研究对象的综合性学科。正如陈旭麓在论及上海学时所说,上海学“不同于上海史、上海志,史是记述它的过去,志是分载它的自然和社会诸现象,学高于史、志,是它们的理论升华⋯⋯上海学应该是从对于上海的分门别类及其历史和现状的研究中,找出它们的联系和内核,由此构成为研究和发展上海这样一种都市型学理”。以此推之,武汉学就是对武汉的历史文化与现实问题在专题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综合研究的一种整合型学科。它具有一般都市学或城市地方学的共性,并从属于中国都市学和中国城市地方学,但它又具有武汉的个性,即不同于“上海学”、“温州学”等的特点。它应是一门关于武汉城市起源与发展历史的基本学理和城市建设与管理的实际运作相结合的综合性科学,它将基础理论和应用科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它又兼有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研究理论和研究方法,是一种多学科交叉的边缘科学。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