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立武汉学的构想(2)
辛亥革命网 2011-04-25 00:00 来源: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严昌洪,汤蕾 查看:
二、武汉学建立的可能性
武汉学要成为一门真正的独立学科,就必须同其他学科一样具备一定的学术条件。通常认为,最基本的有三条:一是要有明确的研究对象,有值得研究的学术内容;二是要有已初步形成一定规模的研究力量,并取得可观的研究成果;三是要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社会意义。
首先,武汉学具有丰富的研究内涵。
武汉学作为研究武汉的变化和发展的综合性学科,必然以武汉的历史文化和现实中的发展问题为研究对象,而无论从历史或现实角度看,还是从武汉的文化看,武汉都有其出众的独特的表现,研究武汉将大有可为。
武汉,具有特殊而优越的地理位置。历史上被誉为“九省通衢”,在近代铁路、公路交通和空中运输开辟之前,通过长江干支流水运航线,与周边各地建立了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关系,成为当时长江流域最大的中心城市。近代陆路交通兴起后,通过京汉、粤汉铁路,武汉与祖国南北建立起更广泛的联系,其服务范围可遍及全国甚至欧美,因此被外人称为“东方芝加哥”。改革开放以来,武汉的交通优势再次突现出来,“九省通衢”的交通架构被赋予新的内容和时代特征,正在形成水、陆、空并举的多层次、多功能、四通八达、相互配套、与国际接轨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正是由于其特殊而优越的地理位置,武汉的历史从古至今都充满了辉煌。
武汉,具有悠久而光荣的历史文化。商代盘龙城遗址将武汉城市发展的历史上溯到3500年前。经古代荆楚文明的哺育,1780年前龟山、蛇山就已筑有军事城堡,奠定了汉阳、武昌城市的基础。500年前汉口镇兴起,遂形成三镇鼎立格局。19至20世纪之交,风云际会,武汉不仅以现代工业重镇而蜚声宇内,更以辛亥首义打响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第一枪而震撼世界。近现代史上,武汉数度成为全国政治、军事、文化中心,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经过新中国成立后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现在又伴随着改革开放的稳健步伐,武汉已经成为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综合性工业重镇、商品贸易中心、交通枢纽和教育、科研基地。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文化名城更添活力。在这跨世纪的交替中,武汉人正以改革者的魄力和创新者的勇气,锐意进取,再创辉煌。
然而武汉的学问又很精深,武汉的历史文化我们至今尚未研究透彻的地方还很多:盘龙城之后到秦汉之间还有一段很长的城市发展历史空白如何填补?汉口的崛起除了汉水改道的地理因素外,与明清之际中国经济发展的关系如何?楚王府的历史面貌是怎样的?它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的关系如何?武汉文化的特色是什么:是码头文化、水文化、山水园林文化,还是兼容并包,还是“没有特色就是它的特色”?武汉城市的标志是什么:是黄鹤楼还是万里长江第一桥?三镇不同功能区形成的历史原因是什么,这种不同功能区对当代武汉城市发展有何影响?武汉城市发展如何定位:是制造业中心、国际大都市、山水园林旅游城市、500强公司总部区,还是这些都要?如何提高武汉人的素质,塑造现代武汉人形象?怎样才能让武汉走向世界,让世界走向武汉?……这些问题不搞清楚,就会制约武汉城市的前进。因为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从大的方面说,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是现代城市之魂,是实现城市现代化的思想保证;从小的方面看,在提高市民的文化素质,激励人们爱乡爱国热情方面,有着语言文字所不可比拟的震撼力和感召力。所以,研究、保护和弘扬武汉历史文化已成为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又一项重任。
因此,不难看出,武汉学可供研究和必须研究的课题很多。武汉区位优势的保持和进一步开发需要学者们的深入研究,武汉光荣历史的发展进程有待更多研究者的不断考证,武汉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赶超其他城市的方法还尚需专家的不懈探索,武汉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先进文化的开发也同样期待着相关人士的献计献策……总之,武汉现实的需要呼唤着武汉学的建立,武汉未来的发展召唤着武汉学的开创,是时代造就了武汉学研究,是时代推动了武汉学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