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金大王”叶澄衷善始善终(3)
辛亥革命网 2011-04-27 00:00 来源:《竞争力》2006年第11期 作者:朱英 查看:
1883年因蚕丝价格大跌,上海发生严重的金融风潮,南北两市棉花行纷纷破产倒闭。叶澄衷乘此机会廉价收购了棉花行的10余艘沙船,建立了一支沙船队,后经不断扩充而沙船多达一百余艘,频繁往来于沿海和长江航线,运送煤、铁、煤油等商品,生意十分兴隆。4年,叶澄衷还曾开办纶华纱厂,这是上海机器缫丝业中的一家大型企,在房地产行业中,叶澄衷曾创办树电产公司,拥有地产400余亩。
就这样,经过几十年的艰辛努力与斗,叶澄衷先做贸易,再办实业,后金融,从贫穷少年跃居为宁波帮首,同时也是当时上海商界众所周知的尖富豪,经营范围广布于五金、煤油器、钢铁,洋烛、罐头食品、火柴主、运输等领域。到他l899年因病去甘,资产累积已高达800万两白银。
乐善好施
叶澄衷的一大特点是勤俭持家,生朴素无华,绝无豪富气象,但他却又善好施,不吝家财,是当时热心赈济贫和发展教育事业的著名商人之一。青时期,山西、河南、河北、山东诸经常发生较为严重的水旱灾荒。每当荒形成,叶澄衷都踊跃输财劝赈,时际之为“积财而能散财者”。例如l888奉天告灾,他慷慨捐款万余元,同时设公所于沪滨,筹款往赈。先前晋豫省因灾害发生饥荒,朝廷命疆臣筹,他亦捐巨资助之,后来青齐、燕冀除、新嵊相继遭遇水旱之灾,叶澄衷无不视灾之轻重而助赈,另外,他还曾捐出白银2万两,在上海设立怀德堂,赡养故友及同业中无所依靠的家属。又建“义庄”、“忠孝堂”周济族内的贫困者,设义塾教育同族子弟,创办牛痘局施药救贫。由于叶澄衷热心于慈善公益事业,清朝政府曾先后以“乐善好施”、“勇于为善”的匾额予以嘉奖,又由国子监生加捐候选同知,赏戴花翎,荐升候选道,随带二级,赏加二品顶戴,晋封荣禄大夫。
不仅如此,叶澄衷还以秉性至孝尊老敬贤、友爱昆仲而闻名。l862年在创办了第一家“顺记”五金店号,经济状况好转之后,他就从老家镇海将母亲接到上海供养,朝夕承欢怡乐。其母居沪六载,后以里第无人,仍回镇海l870年,接到母亲病重的消息,叶澄衷不顾生意繁忙星夜驰归,衣不解带,昼夜侍奉,延医调治无效,甚至剖股和药以进。母亲不幸去世后,叶澄衷十分悲痛,涕零诸子日;“吾有今日皆母厚德所致。”
由于出身贫穷,叶澄衷自幼失学并深以为憾。他感慨“幼年未曾识字作业艰苦”之难,为了使更多的贫困少年能够上学读书,避免重蹈其覆辙,干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捐银l0万两,在虹口张家湾(今唐山路)购地近30亩,创办“蒙学堂”。遗憾的是学堂尚未开工修建,叶澄衷即因病去世。弥留之际他还不忘叮嘱子女:“吾死必竞吾志。遵照其遗愿,其长子于l900年开工修建蒙学堂,并秉承遗命续捐银l0万两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二月校舍落成开学,校名定为澄衷蒙学堂(今唐山路一小、澄衷中学)。办校不久,校董事会曾聘请中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为代理校长,主持日常校务工作,澄衷学堂也逐渐形成了较为独特的办学特色。“民生在勤”、“勤能补拙”,是学堂全体师生的座右铭。学堂同时还制定了比较严格的考试制度,考试成绩有详细的记录。按照规定,每月均有月考,半年有大考,每次月考和大考的成绩都出榜公布,成绩排列前三名的学生颁发奖品。在学校讲堂内挂有叶澄衷撰写的对联:“余以幼孤,旅寓申江,自伤老大无成,有类夜行思秉烛今为童蒙,特开讲舍,所望髫年志学,一般努力惜分阴。”体现了他办学的目的和对学生的殷切期望。为纪念他捐资办学的功绩,学堂于民国l9年(1930年)树立了叶澄衷全身铜像。铜像曾被毁,后由校友筹款重建。
澄衷蒙学堂是近代上海较早由中国人创办的一所新式学堂,也凝聚了叶澄衷毕生的心血。这所学校现为上海著名的澄衷中学,知名学者、教授如竺可桢、胡适、卢于道、陈虞孙、丰子恺、王玉润、袁牧之等人,都曾在澄衷学校学习或工作过。革命烈士殷夫、史霄雯等,也是澄衷学校的校友。
l899年l1月5日,叶澄衷在上海逝世,享年60岁。弥留之时,他对其七个子女说:“吾昔日受惠者、各号友竭诚助吾任事者,汝曹皆当厚待勿替。”叶澄衷辞世后,顺记以及其他工商企业由其子分别继承经营,并扩大发展了银行、农场等事业。其子还曾在江湾建造了一座花园,上海人称之为“叶家花园”。1933年,为了纪念叶澄衷,实现其扶贫济困之夙愿,他的几个儿子又捐资将花园改建为“澄衷医院”,这家医院在新中国建立后更名为上海市第一结核病防治院,成为国家卫生部培训肺科医师的重要教学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