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米骚动与中国的五四运动(3)
辛亥革命网 2011-04-27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野泽丰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在寺内内阁因米骚动而辞职之后,原敬内阁于1918年9月29日成立。新内阁以米价问题(中心,把“不惜任何手段采购外米”《原敬日记》1918.12.23,
五、结 束 语
从1912年到1931年之间,中国的粮食进出口状况以1912—1921年间的变动最为剧烈,1921—1931年间则相对较为平稳cn。其中1917—1921年间处于最为激荡不安的状态之中。其原因在于因日本政府大量进口大米的政策使中国对外出口粮食激增,而1921年以后中国的粮食贸易则逐步转为入超。为探求中国粮食进出口变化的原因,当然可以举出国内粮食市场的供求关系和米价变动等,但如果无视日本大量进口大米的政策所产生的后果,仍然不能准确地说明以1921年为界限的中国粮食进出口急剧变化的根本原因。
这样看来,恰恰是由于米骚动而导致的大规模进口大米的日本政府对策,对中国的五四运动的展开给予了预想之外的巨大影响。从这一点来看,日本的米骚动也好,中国的五四运动也罢,都不能仅仅看作是一个国家内部的孤立事件,都有必要把它们看成是与东亚、乃至世界的形势和动向密切相关的事件之一,这就是从以上历史事实所得出的结论。
注释:
①《粤省粮食金融两恐慌》,中国《时报》1919年1月27日。
②《关于米粮出口之问题》,中国《时报》1919年8月23日。
③《私运米粮之内幕》,中国《时报》1919年9月10日。
④《芜湖拒绝运米出洋》,中国《时报》1919年2月14日。
⑤《苏米将运日本之东讯》,中国《时报》1919年1月18日。
⑥《我欲为香港平民请命》,香港《华字日报》1919年7月26日社论。
⑦《抢米风潮未尽息》,香港《华字日报》1919年8月1日社论。
⑧《五四芜湖人民的爱国民主运动》,载《安徽史学通讯》1959年第2期。
⑨《劳工界请禁米出口》,中国《时报》1919年6月26日。
10《假托军米出洋之调查》,中国《时报》1919年7月12日。
11《上海学生联合会记事》,中国《时报》1919年7月31日。
12《上海学生联合会记事》,中国《时报》1920年2月24日。
13李绪基、曹振乐:《五四运动在山东》,载《山东省志资料》1959年第2期。
14《假托军米出洋之调查》,中国《时报》1920年5月24日。
15《运米护符之市价》,中国《时报》1919年10月24日。
16《米荒中之所闻:浦东贫民抢米》,中国《时报》1920年6月5日。
17《水木工人罢工记》,中国《时报》1920年6月14日。
18《工界所受米贵之影响》,中国《时报》1920年7月1日;《桶作工人争价之冲突,铁业小件工人的加薪问题》,中国《时报》 1920年7月25日。
19《工界所受米贵之影响》,中国《时报》1920年7月1日;《铁路工人罢工问题》,中国《时报》1920年7月19日。
20《各省消息》,中国《时报》1920年7月19~24日。
2l《苏州东桥乡民闹荒续闻》,中国《时报》1920年11月26日。
22《乡民闹荒之结束》,中国《时报》1920年11月28日。
23巫宝三:《中国粮食对外贸易——其地位、趋势及变迁之原因(1912—1931)》,日本陆军参谋本部国防设计委员会,1934年出版。
(本文编译者 中央党史研究室 北京 100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