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与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初步尝试
辛亥革命网 2011-03-04 00:00 来源:思想战线 作者:高燕宁 查看:
鸦片战争以后,在西方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影响下,中国传统的封建社会结构开始逐步解体,新的生产力和生产方式日益发展起来,随着新的社会政治经济因素的增长,现代化的特征也越来越明显。可以说,实现现代化已经成为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但是,代表传统封建势力的清王朝由其制度属性所决定,不仅不能担负起领中国实现现代化的责任,而且已经成为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最大障碍。因此,推翻清王朝的腐朽统治,实现中国的政治现代化就成为最重要任务。辛亥革命的爆发,由于顺应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要求,并较为成功地完成了上述任务,从而也就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辛亥革命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政权的转移问题。这个问题主要来自于清朝政府已经不能承担起领导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责任。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社会内部资本主义生产力开始产生并日益壮大起来,中国传统的社会结构和生产方式开始逐步瓦解,到20世纪初,中国已经初步形成了由传统向现代过渡的基本条件。首先,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改变了中国原有的社会经济结构:一方面,在相当大程度上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破坏了城市的手工业和农民的家庭手工业;另一方面,则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这些情形,不仅对中国封建经济基础起到了解体的作用,同时又给中国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造成了某些客观的条件和可能。因为自然经济的破坏,给资本主义造成了商品的市场,而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破产,又给资本主义造成了劳动力的市场”。这样,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在西方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冲击之下,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方式逐步发展起来。而这种新的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就为中国走上现代化道路创造了基本的物质前提。其次,由于中国社会内部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和传统生产方式的逐渐被打破,促使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结构也开始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封建社会时期所形成的较为稳定的社会秩序遭到破坏,并由此引发了国内各种矛盾的尖锐化。与此同时,在上述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部分人通过创建资本主义工商业而逐渐向资产阶级分化。他们对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力和实现现代化的要求也日益强烈。所以,面对越来越大的社会压力,清朝政府被迫对某些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实行改革,如新政的推行。尽管这些改革的动机仍然是为维护其封建统治,但在客观上,则有利于推动中国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由于这些改革实际上已具有了社会转型的含义,因此,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中国现代化启动的标志。再次,受上述社会变化的影响和冲击,导致人们在封建社会时期形成的社会意识和价值观念开始崩溃并逐渐形成新的社会化模式和行为模式。随着中国社会内部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和现代生产生活方式——诸如新式教育的普及,邮政、通讯、交通手段的现代化,新闻媒介开始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等等——对中国社会影响的不断扩大,许多人在对未来国家发展模式的选择上,已经逐步接受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带来的巨大的社会和心理上的变化,并开始重新界定其价值标准。此时,虽然以清王朝为代表的封建统治集团仍然盘踞在国家的权力中心,传统势力也仍然在社会的各个层面继续发挥着作用,但现代化实际上已经逐渐成为中国人潜在的心理目标。
应该说,上述特征的出现,表明中国已经充分具备了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基本条件。面对这种状况,就要求作为国家政权代表的清朝政府能够分认识自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所发生的巨大的变化,以及所出现的现代化特征,然后利用自身作为合法政权所拥有的全部权威,将这些特征充分发挥,以使其成为国家现代化的有效资源。那么,清朝政府是否具有这样的能力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在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社会结构总的来说是一种封建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结构。由于这种社会结构是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因此,它必然导致中国封建社会全部的生产生活处于一种封闭、保守、僵化、无知和缺乏创造力的状态中。而清朝政府作为中国封建制度的代表,由于它毫无保留地继承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全部结构属性和制度属性,因此,清朝政府统治时期的中国社会也就自然包容了封建社会全部腐朽、没落和反动的东西。这样,由其属性所决定,当现代化的曙光初露于中国大地时,作为中国封建统治阶级总代表的清朝政府为了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却仍然固步自封、闭关锁国。其结果,不仅充分暴露了清朝政府封建统治的极端腐朽,同时,由于清政府缺乏领导社会变革的能力,也使中国丧失了走向现代化的最佳时机。
上述事实表明,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即使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已为现代化创造了一定的条件,也并不意味着这个国家就必然会顺利地走上现代化之路。现代化的实现依赖于社会中新的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出现、人们社会意识的转变、社会整合的力度以及国家政。
治经济制度的逐步完善等社会因素的积累,但至少在现代化的启动阶段,实现社会从墨守传统体制的政治领导向赞成彻底现代化的政治领导的转化比其他任何事情都更为重要。既然清朝政府已经成为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最主要的障碍,因此,推翻清王朝反动的封建统治,建立一个真正拥护现代化的政权就成为中国人民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首先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
1911年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在湖北武昌发动起义,从而揭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此后,革命烈火迅速在全国蔓延,已经腐朽到了极点的清王朝在革命的打击下迅速土崩瓦解,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立起来。尽管这个政权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缺陷与不足,但从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的角度考察,它对于推动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是相当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