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孙中山等人的反思看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4)

辛亥革命网 2011-03-18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进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对于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孙中山等人曾从领导这个革命的同盟会建设的角度进行过反思。他们认为,辛亥革命之所以归于失败,主要教训在于

  一个政党要能够领导革命到最后胜利,必须有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革命精神,既不因胜利而懈志,也不因挫折而丧志。纵观同盟会在整个辛亥革命时期的表现,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党既经不起胜利的考验,也经不起失败的考验。

  如前所述,同盟会纲领的“驱逐鞑虏”以狭隘的排满为目标。一旦满清被推翻,民国建立,“许多革命党人认为大功告成,对革命的继续前进失去了方向。有的人以‘功成身退’自居,退回书斋或出国留学,脱离了革命的实际政治活动。有的人醉心于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把从事合法的政治活动看得高于一切。还有的人起来争夺个人的权力名位,甚至同反动势力同流合污。在革命阵营内普遍出现了革命精神的废弛和组织上的混乱,给了内外敌人以可乘之机”[18]。民国建立后,宋教仁等为了多方网络各方人士以争取议会的多数,甚至将同盟会纲领中的许多革命内容删除或降低。如将“平均地权”改为“注重民生政策”,把“力谋国际平等”改为“维护国际和平”,删除“男女平权”的条文等等。由于只图党势之扩张,不求主义之贯彻,使新改组的国民党,既造成了严重的组织混乱,也使昔日同盟会的那种革命精神丧失殆尽。

  特别是武昌起义胜利后同盟会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甚至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孙中山对袁世凯的妥协。正当孙中山先生归国,革命党人筹划建立民国政府的时候,同盟会领导集团内部,先是在实行总统制还是内阁制上争论不休,后是章太炎抬高宋教仁而贬低孙中山,再是武昌起义的领导人因未被重用而闹分裂。就在孙中山担任临时大总统后的第三天,章太炎就宣布脱离同盟会,另立山头组建中华民国联合会,与同盟会分庭抗礼。孙中山为了避免革命党人“自相残杀”,不得已才对袁世凯妥协。正如他在《致邓泽如论统一事权与统一筹款》一文中所说的:“局外人不察,多怪弟退让,然弟不退让,则求今日假共和,犹未可得也。盖当时党人,已大有争权夺利之思想,其势将不可压。弟恐生自相残杀战争,是以退让,以期风化当时,而听国民之自然进化也。倘若袁氏不包藏祸心,恢复专制,弟之退让,实为不错”。

  同时,武昌起义胜利后,一些革命党人把继续革命抛之脑后,开始腐化堕落起来。如武昌首义领导者之一、辛亥元勋张振武,革命之初是很出色的。但在革命后拥有6位小老婆;辛亥革命元老、民国军政府第一任外交部长胡瑛,娶两妻、吸鸦片,后来委身于袁世凯,堕落为复辟帝制的有力鼓吹者。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