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下都督”的百年之冤
辛亥革命网 2010-09-10 00:00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裴高才 查看:
研究辛亥革命史与民国史,乃至中国近代史,黎元洪是绕不过去的重要人物。尤其是他在辛亥首义时执掌都督印,厥功甚伟。孙中山曾称他为“民国第一伟人”,章太炎赞其“功比孙黄”。可是,“长期以来,黎元洪就没有享受历史公正”(历史学家、教育家、华中师范大学前校长章开沅语)。
“床下都督”缺乏证据
辛亥首义一举光复武昌,黎元洪被革命党人逼为都督。从此百年来,关于“床下都督”的传闻,其说不一,信者说其有,不信者道其无,百年来一直为学界所关注。
笔者为撰写首部黎元洪传记小说《首义都督·黎元洪》,在海峡两岸查阅了大量典籍、走访了相关人士后发现,早在首义前,鉴于黎元洪在新军中的威望与地位,革命党人曾酝酿推选黎督鄂。参加首义并任民国首届国会众议院议员的胡祖舜(恢汉),在《武昌开国实录》(武昌久华印书馆,1948年)中作了阐发。他说:“(黎元洪)为人有谨厚之称,平素颇得军心,职务虽在第八镇统制张彪之下,而声誉则远过之。戴黎之举,良非偶然。蒋翊武、万迪庥、刘九穗等一度在洪山秘密议及,蒋曾举以告邓玉麟、胡祖舜等,但无决定,同志知之少,黎更茫茫然也!”
对于黎元洪出任都督的过程,早在民国初年,日知会会员张难先曾遍访参加武昌首义的当事人,以及第一个签名入盟的同盟会员曹亚伯(《武昌革命真史》着者,中华书局,1929)等各方面人士,写成《湖北革命知之录》等,作了详尽的介绍。文中明确指出,黎元洪是“避入房中”,并非从床下拖出。
胡祖舜在《六十谈往》中也有类似记载:“工程营汤启发率支队巡中和门前后一带,见有人负皮箱一口,自黎宅出,启发等疑为盗窃,叱止之,询所自采及其何往,始知为黎协统之伙夫,再三盘诘,复知黎走避黄土坡其参谋黄(应为‘刘’)文吉家,遂跟踪前往,见黎与执事官王安澜等坐谈,启发遂请其往楚望台与吴兆鳞相见……”(胡祖舜:《六十谈往》,武汉大学历史系中国近代史教研室编:《辛亥革命在湖北史料选辑》,湖北人民出版社,1981年9月第一版)
当黎得悉要他出任都督,予以坚决拒绝。经好言相劝仍无动于衷,“众不耐,乃有人曰:我等好意来请,乃尊重统领也;如坚执不去,则自取祸耳!黎踌躇有顷曰:我去我去!”(《武昌开国实录》)曹亚伯之《武昌革命真史》亦持此说。
胡祖舜参与了武昌起义,并任黎元洪之鄂军都督府军事参谋官,此处虽有为尊者讳处,但字里行间,仍流露出黎元洪的心态:被动、胆怯而又顽固、自愎。
同盟会员居正,则在《辛亥札记》(后更名为《梅川日记》,大东书局,民国三十六年)中,引用了首义当事人李西屏(原名李翊东)撰《武昌起义纪事》(李西屏:《辛亥首义回忆录》,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年)一文所罗列的三种传闻:“有谓自其室中挟出者,有谓马荣自其床下挟出者,又有谓自参谋家挟出者……”
另外,黎元洪本人亦自称是“避匿室后,当被索执”.详见他于1911年10月20日,致海军提督萨镇冰的信函中。
而国民党元老胡汉民(展堂)可谓言论两极。1912年4月12日,他陪孙中山访问武汉时,赞之说:“非有黎副总统之局面号召,则各省响应,不能如是风起云涌;又非黎副总统之谨厚,则北军亦不易于赞助共和。”可是,后来他在其自传中则说:“黎初以革命党协迫而出,谓之‘床下都督’。”(胡汉民:《胡汉民自传》,台湾传记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另一国民党元老、前中山大学校长邹鲁(字海滨,号澄斋),在《中国国民党史稿》(上海民智书局,1929年版)中,文砥(公直)在《中华革命史》中,均谓其为革命党人从寓所床下搜出。
只是胡、邹均不是首义的亲历者,所说不过是“谓之”“或曰”之类的传闻,并未罗列任何证据。
学界认为,早期关于武昌首义的记载,以曹亚伯着《武昌革命真史》、张难先着《湖北革命知之录》与胡祖舜的《六十谈往》最为着名。治学严谨的教育家余家菊如是说:“这些着作人,都参加了当时的实际活动,见闻比较真切。曹君搜罗当时的文件甚为丰富,张书考订甚为周详,胡书叙述,极为生动。”(余家菊:《五十回忆录》,中华书局,1948;《余家菊(景陶)先生回忆录》,台北慧炬出版社,1994.1)上述三书均无“床下都督”之说,应该说,是最为可信的。
时隔半个世纪后,台湾着名学者沈云龙着《黎元洪评传》,针对“床下都督”的说法,进一步明确指出是“传闻之误”,“揆诸事实,有不尽然者”(沈云龙:《黎元洪评传》,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专刊,1963.1)。着名史学家皮明庥则在《究心乡邦人物,解读黎氏行状》中指出:“文坛上常将黎氏讥为‘床下都督’,缺乏佐证。”(拙作《首义都督黎元洪·序》,中国文史出版社2006年版)时至2007年6月24日,在武昌辛亥革命研究中心举行的《首义都督黎元洪》学术研讨会上,严昌洪、萧致治、吴剑杰、王士毅等知名学者,从史学和人体常识的角度,也对“床下都督”提出了质疑。萧教授采访过武昌首义百岁老人喻育之,喻当时明确地告诉他,“床下都督”不符史实。吴教授认为,此时身体已经发福的黎氏,是不可能钻进床下躲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