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下都督”的百年之冤(2)
辛亥革命网 2010-09-10 00:00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裴高才 查看:
新闻战推波助澜
那么,“床下都督”到底是怎样传播开来的呢?拙作《首义都督·黎元洪》第十六章《狼狈为奸,为虎作伥搞报禁》,对此进行过解读。现结合最新研究成果,再作进一步阐发。
事情的起因是黎元洪与袁世凯狼狈为奸,将首义元勋张振武诱骗到北京,于1912年8月16日凌晨,将张杀害。案发后,举国上下口诛笔伐“袁民贼”、“黎屠夫”。武汉地区因此引发了一场关于“床下都督”的讽刺小说战。
早在辛亥革命前后,武汉报人多为科举时代的举人、秀才和留学生。其中有些人,汉语根底较深,以吟诗作赋、撰写八股文见长。风竹荪和宦诲之,时人称为“二凤”。蔡寄鸥、贡少芹等人,既能写政论性文章,又能写各种风格的文言文小说。胡石庵文笔生动,马野马、邓狂言则文笔犀利。
1912年2月初,同盟会与文学社在武昌城的斗级营街创办了《民心报》与《震旦民报》,其主旨是拥戴孙中山与黄兴,而斥袁世凯与黎元洪;上海的《民声日报》则与之针锋相对,拥袁、黎而贬孙、黄。
同年8月初,上海《民立报》上发表了一条湖北的消息:“武昌南湖炮队发动倒黎运动,遭到镇压。”这条消息来自湖北通讯社的电讯,黎元洪于8月5日即以“电报造谣,摇惑人心”的罪名,逮捕湖北通讯社负责人冉剑虹,并准备立即“正法”,后因遭到上海各报的抗议,仅判处两年监禁。
复刊才两个月的《大江报》也遭诛连,原因是主笔何海鸣揭露湖北军政界的腐败情形。尤其是其《恶政府之现状》一文,对袁世凯政府进行了尖锐的抨击。因此,黎元洪罗织“破坏共和”等罪名,于8月8日下令封报抓人。次日,黎又通电全国,指控《大江报》专取无政府主义,为图谋不轨之机关,要求各地将《大江报》主笔何海鸣、凌大同一体严缉,就地正法。
为此,资深报人蔡寄鸥在《民心报》上愤然发表了《哀大江报》一文,讽刺“夫黎元洪者,不过一庸常人耳。英雄不出,遂令竖子成名”.讥黎阳夏失守后逃往葛店,是“善唱空城计”的“逃跑都督”。黎看后,当即下令将蔡抓到都督府问罪。《民心报》原是蒋翊武领衔主办,所以蒋迅速赶来说情,黎就送他个人情,但《民心报》就此查封了。
袁、黎勾结屠杀了张振武后,武汉地区的两大报纸《震旦民报》与《群报》非常活跃,今天你出招,明天他应战,展开了一场反黎与拥黎的文字战。
《震旦民报》由着名党人宛思寅与张芸天共同主持。蔡寄鸥被聘为主笔后,首先在《震旦民报》发表了一篇社评,指斥黎元洪于起义之时,匿避于床下,名曰“床下都督”;汉阳失守后,又弃城潜逃,成为“逃跑都督”.对此,《群报》则极力为黎辩解,称黎元洪“匿迹床下,觉竖子之不足与谋;弃城逃走,乃效法孔明之空城计也”.
这时,鸳鸯蝴蝶派作家贡少芹在《留守风流史》中,攻击曾在南京担任留守的革命党人黄兴。对此,马野马、蔡寄鸥两大主笔,又以纪实的手法,用文言或半文半白的文体,分别迅速写成了《床下英雄传》和《新空城计传奇》两篇讽刺小说,并连续在《震旦民报》上发表,充满了辛辣讽刺趣味,一时间轰动三镇,影响全国,发行量也因此一增再增。于是,“床下都督”之说就不胫而走了。
时为党人、后来成为着名学者的熊十力撰文说:“持谠论,昌正气,大揭袁逆阴私;并力攻附逆之黎元洪。张、方遇害一案,袁世凯除异己,为盗国计,迹已着矣,天下方暗然莫之抗,独《震旦民报》声其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