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下都督”的百年之冤(3)

辛亥革命网 2010-09-10 00:00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裴高才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研究辛亥革命史与民国史,乃至中国近代史,黎元洪是绕不过去的重要人物。尤其是他在辛亥首义时执掌都督印,厥功甚伟。孙中山曾称他为“

  黎元洪看到《震旦民报》的讽刺小说后,愤怒至极,一心想置之死地而后快。只是《震旦民报》设在汉口英租界内,鞭长莫及。最后终于借“改进团事件”罗织大狱,通缉编辑蔡寄鸥、邓狂言、马野马诸人,并要求英领事引渡。蔡寄鸥被迫客走江西,《震旦民报》终遭查封。

  贬黎的症结所在

  正是由于上述原因,再加上后来袁氏将黎元洪幽禁在瀛台,形同俘虏。在两任大总统期间,又因为骄横的北洋军阀处处掣肘,狼狈下野。故一般人提到黎元洪,大都贬为“泥菩萨”或傀儡,如有几本传记就赫然以“傀儡总统”与“柔暗总统”为书名。

  其实,在黎元洪身上有许多可取之利处。他虽出身行伍,但常常手不释卷,这在当时鱼龙混杂的社会里,的确难能可贵。张之洞之所以赏识他,就是看中他敬业乐群。他十分重视人才,对秀才出身或从日本留学归来的军人,不管政治倾向如何,只要是人才,他都“曲为维持,使之因才得职”.他首任总统时,起用蔡元培执掌北京大学,更是传为美谈。

  在首义之初,他经过几天的思想斗争,毅然从大局出发,坐镇都督府,对推翻帝制、缔造共和起到了别人不可替代的作用;袁世凯软禁他,逼其赞成帝制,他断然拒绝;后又封他为“武义亲王”,他誓死不受;他与段祺瑞同台时形同水火,但一旦看到张勋复辟帝制,他断然起用段祺瑞,把张赶下了台……

  在治国方面,他首倡的“军民分治”与“废督裁兵”的政治主张,他率先实行的“省长制”,开创了民国党政分开、军政分开等依法治国的先河;在治军方面,他订立了全国第一个治军法规《湖北练兵要义(十条)》,为陆军正规化建设奠定了基础;在经济上,他与华侨创办中国远洋货船公司,开通了香港经上海至美国旧金山的远洋航线,填补了我国远洋运输的一项空白;在弘扬中华文化上,他的书法作品就遍及海内外名山名院名寺……难怪英国《大陆报》记者艾德温·丁格里写道:“如果没有黎元洪,就没有这场革命。历史将证明,黎元洪是中国最伟大的改革者。”(《中国革命1911-1912》,第23、24页)

  当然,他与袁世凯曾一度狼狈为奸,尤其是屠杀首义之区的革命党人,这是不能原谅的罪过。问题是,我们不能用革命党人的标准或现在的标准,去苛求袁氏手下的副总统、历史人物黎元洪。因此,在行将绣梓的《图说辛亥首义》一书中,史学家皮明庥先生大声疾呼:“我们为何不能像对待傅作义那样,对待黎元洪呢?”

  关于黎元洪一直被边缘化的原因,学者雍叔在《黎元洪与辛亥革命》一文中称,所谓“床下都督”之说,就是革命党人对他的一种“轻视”(台湾《湖北文献》,第161期,第5页,1981)罢了。

  章开沅先生更是一语道破其症结所在。他说:“长期以来,黎元洪就没有享受过历史的公正。原因是多方面的,不仅有国民党的正统史观的影响,而且有共产党革命史观的影响,此外还有湖北地区若干首义志士的党同伐异乃至挥之不去的潜在’反清情结‘.这样,就使我们难以对这位重要历史人物及其相关史事作出客观而公正的评述。”

  不仅如此,就连“首义之区”武汉也被边缘化:从首义时的“双包案”、“宁汉龃龉”,到现今国民党党魁首访大陆,不是到广州,就是到南京,把开创亚洲第一个共和国的“首义之区”抛到脑后了。

  末了,我们还是以章开沅先生的话作为本文的结语吧。章云:“武昌是辛亥首义之区,黎元洪在中国人走向共和的道路上,尽管步履蹒跚,坎坷曲折,但毕竟也是迈开第一步的先行者之一,我们理应给以必要的尊敬。同时,也要像张謇所说的那样,以‘公平之心理,远大之眼光,看待这个历史人物,勿爱其长而因护其短,勿恨其过而并没其功;为天下惜人才,为万世存公正。’”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