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宋教仁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重要贡献(2)

辛亥革命网 2022-03-21 13:44 来源:《宋教仁研究》2021年第1期 作者:邓江祁 查看:

1906年春,宋教仁率先向国内读者介绍了1905年俄国大革命和马克思、恩格斯领导的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的情况,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做出了突出贡献。

  1906年1月28日,邓家彦将《地下之露西亚》稿交给宋教仁,并托他作《俄国革命党女杰列传》,宋教仁爽快地答应了。2月初,宋教仁在东京《日日新闻》上又读到《露国 之革命》一文,也很感兴趣。

  除了关注俄国革命党的情况,宋教仁还广泛交结日本的革命志士。到日本后不久,宋教仁就经程家柽介绍,结识了同情和支持中国民主革命事业的日本友人宫崎滔天。后因宫崎滔天的关系,又于1906年1月1日结识其兄宫崎民藏。宫崎民藏是日本早期社会主义者,1897年曾赴美、英、法考察考察其土地、社会与农业的劳工问题,回国后于1902年创设土地复权同志会,主张土地均享主义,应对土地进行重新分配,1905年又出版《土地均享:人类之大权》一书。

  此后不久,宋教仁再次与宫崎民藏相遇。1月18日,宋教仁到宫崎滔天家找他议事,但宫崎滔天外出未归,宫崎民藏出来热情接待。一回生,二回熟。宫崎民藏不仅拿出其所著《人类之大权》一书给宋教仁看,而且还与宋教仁“言平均地权之说”。这与同盟会会纲中“平均地权”的主张相近,宋教仁很感兴趣,听得津津有味,并与之“谈良久”。此次与宫崎民藏会面以及与之交谈土地问题,给宋教仁留下了较深的印象,尤其是宫崎民藏出示的《人类之大权》和所谈“平均地权”的社会主义思想使宋教仁产生了进一步探究的强烈欲望。于是,宋教仁于3月8日致函宫崎民藏,主动向其索赠《人类之大权》一书。两天之后,热心的宫崎民藏来找宋教仁,不仅给他带来了他所盼望的《人类之大权》,还给他介绍了俄国波兰籍民粹派党人彼尔斯特基。于是,在宫崎民藏的带领下,宋教仁见到了彼尔斯特基,并与之交谈。彼尔斯特基告诉宋教仁,他此次是从西伯利亚来者,与数同志在日本出版革命书籍,以输入祖国。他说,“革命之事,不可从一方面下手,专讲政治的革命,必不能获真自由;专讲社会的革命,亦必不能获真自由。必二者俱到,然后自由之权利可得,而目的可达。”他还说:他“向来系极专主张民主主义的,然观之于美国,民主国也,而其人民仍不自由也;法国,亦民主国也,而其人民亦不自由也;日本、英、德诸国,其人民于政治上之自由未尝不获多少也,然社会上之不自由乃益加甚矣,故余近年所主张者,较前稍变,实兼政治、社会两方面而并欲改良。”谈到俄国革命情况时,彼尔斯特基告诉宋教仁:“俄国革命党派之多,主张不一,人民程度又不齐,革命成功不知何日可期。”

  这次又会见彼尔斯特基,并通过与他的交谈,使宋教仁直接了解到俄国革命党的情况和主张,更加深了他对俄国革命党及俄国革命情况的了解,尤其是彼尔斯特基关于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二者俱到的观点使宋教仁深受启发。从此,宋教仁更加关注有关俄国革命党和社会主义方面的消息了。

  4月3日,宋教仁逛书市时,发现日本社会党创办的刊物《社会主义研究》,眼前一亮,赶紧买下,回到家就饥似渴地阅读起来 。4月18日,宋教仁又在宫崎家与宫崎民藏,“坐谈良久”,民藏告诉宋教仁,“明日当离京往各处游说,广布社会主义”。5月10日,宋教仁“购得《独立评论》一册,中载有《社会主义年表》,记自德国大革命以来至近日各国社会党之运动,按年列表,甚详也”。8月25日,宋教仁购《读卖新闻》,发现载有《记世界之社会党》,遂在当日的日记中制一表,分列西洋22国及其下议院议员中的社会主义者数,“总数为七百六十万一千三百八十四人”。

  由上可知,在日本留学期间,宋教仁从通过日本报刊阅读有关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文章,并与日本社会党人和俄国革命党人的直接接触,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从一般接触到主动探求,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了解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这些对于宋教仁后来有意识地宣传和介绍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二、宋教仁对马克思主义的介绍

  宋教仁早期宣传和介绍马克思主义,主要是通过从日本刊物得到的信息而撰写或翻译文章的途径来实现的。其重要文章主要有以下三篇:

  一是《尼夫阿利亚之独立》。这是宋教仁根据其1905年12月在报纸上读到的有关俄国尼夫阿利亚起义的消息而撰写的时评,刊登在1906年1月22日出版的《民报》第二号上。

  尼夫阿利亚,即拉脱维亚,虽然“土地不过三十万方里,人口仅约二百余万”,但从19世纪末直到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她却是俄国资本主义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俄国革命的前哨。1900年,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者弗利茨·罗金所领导的拉脱维亚社会民主党人国外小组,第一次用拉脱维亚文出版了《共产党宣言》,并创办了《社会民主党人》杂志,宣传马克思主义。同年3月,列宁来到拉脱维亚,与该地的社会民主党人举了会议,对于当地社会民主党组织的进一步发展和巩固以及马克思主义思想在拉脱维亚的传播,都产生了巨大影响。1904年6月,拉脱维亚社会民主组织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成立了拉脱维亚社会民主党。随后,在席卷全国的俄国1905年革命中,拉脱维亚社会民主党闻风而动,组织发动武装起义,并曾一度建立革命政权,从而引起了宋教仁的高度关注,并欣然撰写《尼夫阿利亚之独立》一文。

  文章一开头,宋教仁就纵情高呼:“呜呼!二十世纪,殆民族主义收成功结残局之时期乎?殆被征服民族与征服民族起最惨猛激烈之竞争而无有已之时期乎?观于尼夫阿利亚之畔俄而益信焉!”

  接着,宋教仁介绍了拉脱维亚的历史、革命的动机以及革命爆发的原因:“当十三世纪间,原为独立之公国,至十四世纪中,合并于波兰。厥后波兰分割,尼夫阿利亚遂为俄罗斯之领土。然尼夫阿利亚人民,与俄人种类不同,语言不同,有特殊之性质,虽处俄人专制之下,而其恢复祖国争回自由之希望,固未尝一日忘也,特以时势未至,不可即告成功”。“近世以来,俄国革命之势,不可遏抑,莫斯科地下之炸弹,高加素市中之竿木,迫于俄君臣之魂梦,波兰、芬兰与俄人世为仇雠,尤极力为独立之运动,至于近日,蔓延益甚,举全俄罗斯帝国,几无一寸干净地,而尼夫阿利亚人素以恢复祖国争回自由为念者,遂乘隙而起”。

  宋教仁又引用了国际媒体报道尼夫阿利亚立卡市革命党武装起义和“尼夫阿利亚人攻入维提布斯科州,宣布尼夫阿利亚共和国”等情况,并高度赞赏尼夫阿利亚人的革命行动,“真可畏可敬”。

  对于那些以为尼夫阿利亚“为一时之快举”“行见其终归于消灭”的看法,宋教仁进行了批驳,并为尼夫阿利亚的武装革命大唱赞歌:“生于天地间,而能成为民族者,皆具有特别优异之精神与独立不之资格者也,使不幸而为他民族所征服所支配,则此民族者,毋宁亡尽,无子遗焉,皆不可不出万死以力图恢复者也,即无所成就,亦不失为世界上名誉光荣之民族,其为愈多矣。……天下事顾可以成败论耶?吾人对于尼夫阿利亚,吾但知手舞足蹈表极端之同情,为之高呼万岁,且自愧不如焉斯已矣”。“尼夫阿利亚虽弱小乎,苟善为之,内修政事,外讲邻交,成败之数岂可谅耶!”

  文章的最后,宋教仁放眼俄国东极西伯利、西抵黑海、南及高加索、北至北冰洋“无不斩木揭竿,风起水涌”的革命运动,预言俄国革命必将取得最后的胜利。“俄政府当此内顾不暇,疲于奔命之际,即极欲扑灭此偏西新造之国,必不能举全力以专注之明矣”。并希望这样的革命风卷全球:“世有受国亡种奴之祸同于尼夫阿利亚,而挟有为之资则百千倍于尼夫阿利亚者,其亦闻风而兴起焉否耶? ”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2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