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武昌首义(3)
辛亥革命网 2011-05-05 00:00 来源:长江日报 作者:胡孙华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出版界也正掀起一阵辛亥题材热。不少研究者从不同视角对“辛亥革命”作出了多元化的阐释。 ,专家学者:不同的视角
黎元洪备受争议,黎元洪被严重妖魔化——马勇《中国大革命1911》
“实事求是地说,黎元洪的加入确实使湖北军政府的革命性有很大减弱,而也正是这种减弱,却使湖北军政府赢得更多欢迎。”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学者马勇看来,黎元洪是被后来的民国史严重妖魔化了的人物。
马勇在书中讲道,黎元洪见多识广,与各路英雄都有相当结交。革命党人很早就相中了黎元洪,认为他的进步思想具有进一步转化的潜质,如果给予适度推动,黎元洪一定会成为革命党的重要领袖之一。但黎元洪和当时军界领袖的一般看法一样,都是君主立宪制的信仰者,他同情当时各地兴起的保路运动,但比较反感暴力革命。所以当武昌起义发动后,新军中的革命党派员给黎元洪送信,希望他适时投身革命领导革命时,他毫不犹豫手刃来使,希望用这种办法平息新军中的骚乱。
但黎元洪根本没料到那次哗变这么厉害,他感到情势不妙,于是在随从的陪同下躲进了一个部下的家中。起义军获悉黎元洪藏身之地后,派员来请。黎元洪最终答应,是因为革命党人的诚恳态度,也是军人的职责迫使他不能放弃如此责任。他认为,如果没有一个有力量的军官予以领导予以管理约束,那么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
马勇认为,在湖北军政府成立之初,黎元洪确实没有出来主动管事,大概是黎元洪的真情流露,也是革命党人所需要的,他们只是需要黎元洪的声望和影响力,并不真的需要黎元洪指手画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