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其尤:致力为公 追求真理(3)
时间:2011-08-04 00:00 来源:深圳特区报 作者:王付永
讨袁护法助彭湃留学日本 辛亥革命胜利后,陈其尤因其参加过两次起义且年轻有为,1912年被派往日本留学。他勤奋求学,大量涉猎西方政治经济等方面的书籍,特别是对明治维新后的日本政治制度有了更直接的了解。1916年,陈其尤于日本东京中央大学政治经济系毕业,同年学成回国,在北方政府财政部任职。 王培智说,1917年,孙中山领导的护法运动爆发后,追求民主革命的陈其尤毅然辞去北方政府财政部的职务,南下参加孙中山领导的讨袁护法运动,任粤军总司令部机要秘书,在彰州创办《闽星日刊》、《闽星》半月刊。 其间,粤军向福建发展,陈其尤还作为粤军驻厦门鼓浪屿代表,负责护法运动失败后回到上海的孙中山与粤军之间的联络工作,并先后出任福建东山、云霄县县长,潮海、汕头海关监督兼海关外交特派员等职。 “我党早期卓越领袖彭湃与陈其尤还有一段不解之缘。”陈其尤一位80多岁的族人说,彭湃与弟弟彭泽希望能外出读书深造,但祖父不同意儿孙远足。适逢陈其尤受派回乡物色留学人选,彭湃请与其祖父谈得来的陈其尤以及陈月波、陈祖贻父子等充当说客。 “陈其尤时任陈炯明机要秘书这一特殊地位,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陈其尤现身说法,陈月波、陈祖贻父子从旁美言,老人终于同意彭湃兄弟俩结伴同行。”陈大代说。 1917年春,彭湃随陈其尤前往广州,寄读广府中学,后留学日本。这是彭湃一生中的关键转折,他开始摆脱传统家庭的禁锢,接触到新的思想。回国后,在实践和探索中,又完成了信仰马列主义的最后抉择,由一位普通的激进青年成长为中共早期著名领袖人物。 专家评说 近代史专家、江苏省委党校教授王培智:民主运动的斗士 陈其尤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从青年时代就投入救国救民斗争中,在广州“三·二九”起义中富有革命勇气,具有不怕牺牲的精神,其后积极参加辛亥革命。虽然和蒋介石私交不错,但抗战开始后,他从亲身经历中看清了蒋介石反动集团的本质,毅然决裂。 致公党“三大”后,陈其尤作为民主运动的一名斗士,积极投入到反蒋斗争的洪流中,在海内外广为宣传中国致公党的政治主张,揭露蒋介石反动集团反人民、打内战、搞独裁的罪行。他指出:“在中国,要实现和平,就必须推翻南京独裁政府。要有中国人民的生存,就不能有南京独裁政府的存在。”陈其尤这种嫉恶如仇、敢于斗争、致力为公、追求真理的品质,充分展现其爱国主义精神。 陈其尤也是中国致公党的卓越领导人,他对致公党的发展与建设作出了杰出贡献。致公党秉承了致公堂“忠诚救国、义气团结、义侠锄奸”的信条,形成了热爱祖国、致力为公、团结奋进的优良传统。建党之初,各个阶层、各种政治信仰的人在爱国、救国、求生存的目标下走到一起,为民族解放运动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在旧中国极其复杂的政治形势下,致公党未能找到正确的方向。 陈其尤在这种形势下,能顺应历史潮流,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帮助,恢复、改组和重建了致公党。他较好地理解了革命的对象、任务、性质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宣布致公党从此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并为之奋斗到底。这表明陈其尤在观察和处理中国革命问题上,由旧民主主义思想上升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高度。他是中国共产党的挚友,始终与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风雨同舟。 旁边故事 乡亲回忆陈其尤:一个正直不阿的人 说起对陈其尤的印象,祖居里的几位老人都以钦佩的口气说,他是一个正直不阿、两袖清风的人。“他不抽烟不喝酒,注重个人修养,各方面都严以律己,不徇私情,从来都要求亲属自己奋斗打拼。” 在陈其尤先生的故居,记者接过陈氏族人手上厚厚的祖谱《继述堂祖谱》,在里面找到了陈其尤的名字和身份介绍。从家谱中可以看到,陈其尤的四个儿子名字分别叫守仁、守勤、守信、维礼,由此可见陈其尤是一个律己甚严的人,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后辈的要求与期许。 今年86岁的陈少敏老人告诉记者,陈其尤是他的伯父,父亲陈其愚和陈其尤共兄弟二人。陈少敏做了一辈子老师,当问及为什么不通过陈其尤的关系在北京找一个好工作时,他回答说:“都不敢这样的,因为大家都知道陈其尤一向严格要求族人们独立奋斗。” 现在,陈家的年轻人或者已搬到村外住,或者外出留学,只有几位老人还住在老屋中。他们都表示,故居将作为陈家祭祀祖先的地方保留下去,以使陈其尤先生正义凛然的精神得以传扬。 |
- 上一篇:赣州都督刘槐森
- 下一篇:伍廷芳:中国第一个“自费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