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革命生涯的日本缘
时间:2025-04-07 13:35 来源:团结报 作者:王鼎
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1866年生于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百年前的3月12日逝世于北京铁狮子胡同5号院(现为东城区张自忠路23号)。孙中山的一生跨越了清朝的同治、光绪、宣统时期,并推翻了中国延续两千余年的君主专制,缔造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晚年的孙中山不断反思历次革命失败的教训,将思想发展到新阶段,对1900年代提出的“三民主义”进行完善,制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改组中国国民党,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将中国革命推向了新高潮。孙中山毕生致力于振兴中华,劬劳以殁,给中国人民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 目前,纪念孙中山的场所遍布全球,国内主要城市包括北京、武汉、南京、上海、广东、香港、澳门、台湾等。在海外,如美国旧金山、马来西亚槟城、新加坡(晚晴园)及日本神户等地也设有纪念馆。这些表明了在孙中山波澜壮阔的一生中,他与海外华侨、华人群体联系的深度与广度。 1895年,在中日甲午战争结束不久后,孙中山便在广州发动了武装起义,起义最终寡不敌众。11月,起义失败后,孙中山首次流亡日本。孙中山最后一次访日是在1924年11月。在此三十年间,孙中山有近十年是在日本度过的。 众所周知,中国同盟会、中华革命党(中国国民党前身)均是在东京成立的革命组织。对于孙中山而言,日本有两重意义。其一,居住地,流亡地。其二,革命的重要策源地。可以说孙中山在日本的经历对中国革命事业意义重大。 孙中山在日本的交友网络十分广泛,同时也复杂多样。既有一些日本友人的真诚支持与帮助,也有与日本政府之间的政治博弈和利益考量。这些经历反映了孙中山在当时的国际政治环境中,为实现革命理想所付出的努力和艰辛。 在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之际,日本财团法人孙中山纪念会刊出了一份由日本孙文纪念馆编纂的资料集,经过增补修订后,出版了《孙中山与日本关系人名录》(蒋海波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该书收录了1300多位与孙中山有关联和交流的日本人,涉及“官方”与“民间”层面,他们对孙中山的态度可大致分为三类。其一,真心支持者。其二,试图利用并推进大陆政策者。其三,完全反对,不支持者。 官方层面包括日本政界、军界人物。例如,日本第29任首相——犬养毅,日本驻港领事馆领事——中川恒次郎、日本参谋本部大将——宇都宫太郎。民间层面包括:宫崎滔天、梅屋庄吉、南方熊楠、头山满、寺尾亨、山田良政与山田纯三郎等日本革命志士、企业家及学者等。此外,孙中山在横滨与日籍女性大月熏结婚,并留有子嗣,曾外孙女任教于庆应义塾大学。 孙中山的足迹遍布日本各地,其中逗留时间最长的城市是东京与横滨。除此之外,还有一座与孙中山有着特殊情缘且关系密切的城市——神户。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日本唯一的专门纪念孙中山的设施——孙文纪念馆落座于神户舞子海畔。该建筑本身是日本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前身是著名华侨企业家吴锦堂的别墅,该馆的设立、运营都是华侨华人和当地日本人合作。同时,神户是拥有日本三大唐人街的华人聚集区。1911年,当地成立了“侨商统一联合会”支援革命。 其二,见证了孙中山的跌宕起伏。1913年春,孙中山卸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以全国铁路督办的身份抵达日本,这是孙中山首次(也是最后一次)以官方身份访问日本,受到日方“国宾”规格的接待。约一个半月的日程(2月13日至3月23日),孙中山参观考察了各大工厂、铁路、学校、图书馆,拜访了日本政界、军界与经济界人士,以及曾支持中国革命的旧友、中国留学生团体等,所到之处皆受到人民的热烈欢迎。神户中华同文学校里留有孙中山此次访日的纪念碑。值得一提的是,孙中山与“日本近代实业界之父”涩泽荣一会面后,达成了合资成立“中国兴业公司”的协议。然而,同年夏,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失败后被迫流亡日本。8月9日,孙中山在各方协助下,登陆神户港并短暂隐居,诹访山上现留有“孙文先生潜居之地”纪念碑。可以说,神户这座城市默默地见证了孙中山在短短半年内,两次到日本时截然不同的人生境遇。 其三,孙中山首次和最后一次赴日均是从神户入境。孙中山生前最后一次出国就是在日本神户,此次停留了一周。其间,在神户高等女学校发表了那场万人空巷的演讲,被后世冠以“大亚洲主义”之名载入史册。孙中山在演讲中对比东西方文明,主张亚洲各民族、各国应团结联合,共同抵御欧美列强的侵略,建立平等自由、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同时,对日本的发展也深感担忧,并发出了忠告——“从今以后对于世界文化的前途,究竟是做西方‘霸道’的鹰犬,还是东方‘王道’的干城,就在你们日本国民去详审慎择。”孙中山原本还想前往东京会见时任首相加藤高明,但最终未能如愿。随后回国前往天津,1925年3月在北京去世。 孙中山作为华人华侨与日本人之间的纽带,其事迹和思想至今仍影响着中日关系。
(作者:王鼎,汉族,湖北武汉人,民革党员。文学博士,教育学博士后。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讲师,主要研究中外教育交流史、区域国别研究。著有《湖北省留日学生与明治日本》(东京:勉诚社,2024年)等;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