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危而勇于舍命 临难而不求苟免(2)
辛亥革命网 2015-08-14 09:34 来源:辛亥革命网上海站 作者:朱权 张建基 查看:
弃文学武 军事救国
吴克仁,字静山。满族。1894年出生于吉林省宁安县三道湾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少年时,在乡里私塾就读,接受启蒙教育。1912年后考入县高小和中学。宁安县地处国防边境,由于国贫兵弱,北洋军阀政府无力顾及,日本和沙俄殖民者时常侵入该县烧杀抢掠,无所不为,给吴克仁以很大刺激。1916年,吴克仁忽闻保定军校招生,毅然投笔从戎,经过考试入取,成为保定军校第五期炮科学员。
1920年,吴克仁进入张作霖统率的奉军,由于受到良好的军事教育,加之作战勇敢,经过第一二次直奉战争,吴克仁便由炮兵上尉连长升至少校营长。1925年,吴克仁赴日深造,进修炮兵专科,翌年以优异成绩回国,被授予炮兵上校,任东北讲武堂炮兵研究班班主任兼炮兵教导队队长。“九·一八事变”后,东北讲武堂停办,吴克仁调任新组建的炮兵第八旅少将旅长。吴克仁主持东北炮兵教育多年,精心指导,为培养东北炮兵骨干,加强东北炮兵力量,作出重要贡献。在日后抗日战争中,东北炮兵发挥了重要作用。
力主抗战 联共抗日
“九·一八事变”后,整个东北大好河山沦为日本殖民地,三千万同胞沦为亡国奴。张学良背上“不抵抗”将军罪名,进入华北的东北军遭到世人的白眼和责骂。富于爱国热忱的吴克仁深感奇耻大辱,时常走路连头都抬不起来。“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但心里憋着一股气,时常把牙齿咬得紧紧的。
日军侵占了东北,又进而窥视华北。热河沦陷后,全国攻击“不抵抗”甚厉,张学良又一次遵蒋介石意,承担“不抵抗”的罪名,下野出国。张出国前,为巩固东北军,将东北军编为五个军,六个骑兵师,三个炮兵旅,以独七旅为基础编为第六十七军,王以哲任军长,下辖第一O七、第一一O、第一一七师。张学良聘用曾参加淞沪抗战的第十九路军旅长翁照垣为第一一七师师长。为协助翁掌握好部队,特调吴克仁为该师副师长。
在全国舆论的推动下,长城抗战兴起,吴克仁和翁师长指挥第一一七师在卢尤县、滦河一线,依托工事,英勇奋战,屡挫顽敌,连续作战十余日,使敌不能向前推进。
华北作战后,对日取得暂时妥协,力主抗战的第六十七军被调长城抗战第一线进行休整。不久,翁照垣离开东北军,吴克仁接任第一一七师师长。这时,蒋介石继续推行所谓“先安内后攘外”国策,几次欲调东北军南下,参加“剿共”内战,遭到力主抗战的王以哲、吴克仁等军师长的拒绝,蒋介石感到东北军不好指挥,遂调张学良回国。
1934年1月,张学良从意大利回国。2月7日,经国民政府特任为豫鄂皖三省“剿共”副总司令,驻节武汉。自东北沦陷后,东北军生计无着,连每月二百万军费也得靠“中央”解决,身不由己的东北军就这样被绑在内战的战车上。张学良就职后,即调第五十七、第六十七军及第一一五师南下,参加对鄂豫皖红军的第五次“围剿”。吴克仁想不通,为什么放着日本侵略军不打,而要去打中国人?但身为军人,思想上不通,命令还得执行。
由于东北军消极作战,以致蒋介石曾发出训斥,“不将鄂豫皖红军肃清,以纵匪抗令论罪”。
1936年9月,蒋介石命令在鄂豫皖边区的东北军全部进入陕北。10月2日,国民政府特任张学良为西北“剿匪”副总司令,代行总司令职,强令东北军继续进行“剿共”内战。劳山一役,第六十七军第一一O师师长何中立被打死,张学良为阵亡师长请恤,竟遭到拒绝,损失部队又得不到补充。为此,吴克仁感到疑惑,常常陷于痛苦之中。
是年12月,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政治局会议,会议决定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并成立以周恩来为首的东北军工作委员会,在西安还建立以刘澜波为书记的机构,刘景希(谷牧)、高翔(郭峰)、杨西光等一批共产党人在该军开展兵运工作。遂使吴克仁认识到,部队的出路,民众的前途,在于抗日,“剿共”内战不能再打了。
1936年2月,第六十七军首先和红军签定停战协定。不久,吴克仁升任第六十七军副军长仍兼第一一七师师长,坚决执行与红军达成的协定。9月,毛主席致王以哲军长信,赞扬第六十七军所为是爱国之举,其中也包括吴克仁。
一个要抗日,一个要“剿共”,矛盾骤然激化。在中国共产党抗日统一战线的感召下,西安事变终于爆发。西安事变爆发后,王以哲回西安协助张学良处理军政大计,吴克仁率六十七军移驻陇东平凉地区,监视朱绍良部队的行动,使其不敢轻举妄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张学良亲自送蒋介石回南京,被蒋扣留,东北军群龙无首,内部发生混乱。1937年2月,东北军少壮派枪杀了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王以哲,恶耗传来,第六十七军官兵极为愤慨,纷纷要求进兵西安为王军长报仇,捉拿少壮派。吴克仁和王以哲志同道合,亲密无间,亦非常悲痛,但为顾全大局,耐心劝阻,做好官兵工作,使东北军避免了一场更大的自相残杀的灾难。王以哲遇害后,吴克仁继任第六十七军军长,率部队移驻豫皖边区进行整编和训练。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第二次国共合作和全面抗战奠定基础。在西安事变中,王以哲、吴克仁作出了重要贡献。
七七事变 首战华北
“七·七事变”,华北抗战,国共两党同赴国难,整个中华民族投入到神圣的抗战之中。力主抗战的吴克仁当即率领全军将士通电请战,效命抗日疆场。7月13日,蒋介石在庐山发布动员令,东北军有两个军皆在动员之列,其中就有第六十七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