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危而勇于舍命 临难而不求苟免(3)

辛亥革命网 2015-08-14 09:34 来源:辛亥革命网上海站 作者:朱权 张建基 查看:

2015年11月9日,是抗日爱国将领吴克仁捐躯七十八周年。吴克仁,原东北军第67军中将军长,七·七事变后率部投入华北战场,11月初调淞沪战场,奉命死守松江县城三日,不幸以身殉国。

  吴克仁接到命令后,非常兴奋,感慨万千,这一天终于盼到了!他立即召集团以上的军官会议进行传达和部署。部队经过紧急动,迅速作好准备,于河南商丘附近集中,坐火车经徐州北上直赴华北前线。

  自上火车起,大雨连绵,坐的又是载货的敞篷车,没有遮雨的设备,人马尽在雨水沼泽下,加上炎暑蒸热,吃睡无着落,异常困苦。在如此困苦的条件下,全军官兵都安然地坐在车厢里,毫无怨言,并此起彼伏地高唱抗日救亡歌曲,铁路沿线的老百姓十分感动。经过四天四夜,总算到达目的地。部队下火车,东北抗日救国总会派于毅夫等人前来慰问,进一步激发全军将士杀敌之决心。

  第六十七军进入河北沧县后,编入以宋哲元为总司令的第一集团军建制。由于战况紧急,部队顾不得休息,立即进入阵地,接五十九军的正面防务。随后,又奉第一战区电令,北上大城接替第七十七军防线,堵击沿子牙河南下之顽敌。这时大雨成灾,一片汪洋,水深过膝,全军官兵放弃辎重大车和汽车运输,全部改装为驮载和人拉,经一昼夜强行军,准时到达子牙河大堤坝,受到战区的嘉奖。

  8月下旬,日军向津浦线发动新的攻势,在吴军长沉着指挥下,全军官兵同仇敌忾,进行顽强阻击,一直坚持到9月中旬,给进犯的日军第十六师团中岛部以沉重打击,迫其退回子牙河东岸,固守待援。这一战绩,受到南京大本营的电令嘉奖。

  负责平汉线作战的刘峙,未经重大战斗,便全线溃退,成了“长腿将军”。致使津浦线我军右翼暴露,并有被日军包抄的危险。9月16日,吴克仁忍痛放弃大城、文安一线阵地,向献县撤退,再辗转撤往邯郸。10月2日,原晋军将领商震被任命为新组建的第二十集团军总司令,第六十七军改属商震节制指挥,负责防守邯郸以南的临洛关。10月中旬,日军第十四师团土肥原部猛攻临洛关。日军猛烈的炮火,使六十七军官兵伤亡不斷增加,渐有不能支持之势。吴军长请求支援,商震部已退往山西。10月16日,吴军长又一次被迫率部南撤,向汤阴县集结命。未几,战区命令,开往河南新乡休整。

  淞沪会战 慷慨捐躯

  由于华北前线主要将领为保存实力,怠于作战,致使日军长驱直入。对此,吴克仁军长非常痛心。这时,淞沪会战正激烈进行,会战规模空前,急需部队增援。求战心切的吴克仁军长在安排好部队后,即以看病为名,前往南京大本营请战。

  淞沪会战爆发后,由于南京大本营采取“消耗战略”对抗日军“歼灭战略”,每日增援一二个师补充伤亡,投入兵力遂达七十三个之多,成为八年抗战中最为激烈而伤亡最多之战役。

  10月上旬,日军主力猛攻大场,企图切断淞沪铁潞,以实现中央突破,夺取上海。10月26日,大场防线被突破,日军主力一部直扑南翔,上海战局吃紧!南京大本营统帅蒋介石及其幕僚长何应钦、白崇禧苦于无兵可调,焦急不安,见吴克仁勇于求战,蒋介石称赞倍至,并着即下令,速将第六十七军车运至嘉定安亭。经第三前线总指挥陈诚拨归右翼方面军,归张发奎节制指挥,作为右翼方面军的总预备队,移驻青浦待命。

  吴克仁军长受过良好的军事教育,他不仅是保定军校的优秀学生,还是赴日留学生的佼佼者。二十余年的戎马生涯,使他既懂军事政治理论,又有实战经验,为东北军高级将领出类拔萃之辈。因此他对淞沪会战的形势和结局是看得很清楚的:一场空前的恶仗即将到来。

  吴军长作为一个爱国军人,当祖国需要他作出牺牲时,他会慷慨献身。同时,他是个有家室的人,有妻子和儿女,作为丈夫和父亲,他有他的责任,他不能不想到他们。吴夫人没有工作,两个孩子还小,他不能不挂在心上。每当军旅之余:他高兴地回到家中,享受着天伦之乐,他爱他们。想到这里,他心情很不平静从座椅上起来,在室内来回慢慢地走着。突然,门被推开,在电讯室值班的作战参谋撞了进来:“报告军座,张(发奎)总司令来电。”他上前接过电报,两行醒目的黑字跃在眼前:“令第六十七军火速赶往松江县城,挡住从金山卫登陆日军”。

  刚才还在打瞌睡的吴参谋长这时已经站到了吴军长跟前,吴军长一面将电报交给参谋长,一面发出命令,二师部队火速出发:强占松江县城;贺副军长率军部机关及直属队留守青浦。

  吴军长发布完命令,迅速回到座椅上,用毛笔开始写家书,由时间紧迫,他已不能多写了:“夫人,望善自督率童年子女,既以素无私蓄,此役凶多吉少,今后皆俭以赴,用继其志。”

  这封简单的家书,不幸竟成为临终遗嘱。

  11月5日晨,日军近卫师团在空军的掩护下,在金山卫登陆,占领滩头阵地后,即直赴松江。金山卫距松江大约六十华里,由于无公路,且沟渠纵横交错,使大兵团前进缓慢。至6日晨,日军一部才进展到黄浦江南岸。日军准备搭建浮桥,拟再北进,松江城危在旦夕。

  时防守县城的只有江苏第二区保安司令部所辖的一点保安队,这点地方武装是无法挡住日军进攻的。而日军一旦占领松江,切断上海守军的退路,其后果将不堪设想。鉴于松江战略地位的重要,张发奎特派第八集团军代总司令黄琪翔赶到松江,向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王公屿面交书面手令:“着保安司令王公屿协助第四十三军军长郭汝栋、第六十七军军长吴克仁死守松江三日,违即军法严惩。”

  6日傍晚,川军第四十三军赶到松江县城,该军才从淞沪战场撤下,部队基本打光,仅剩五百余人,能作战的只有一百二十人,王司令看到川军到来后,心想这点部队怎么能守三天!?真是要命!要么战死,要么被处死,想到这里,王司令心也凉了起来。

  夜幕降下后,吴军长率二师健儿进入松江县城。第六十七军虽从华北前线撤下来不久,仍保留二师完整建制,且部下士气高涨,保持着旺盛的战斗力。王司令看到二师精兵如天降,心想这还差不多,可以抵挡一阵子。随后,吴军长被请进设在城内的小南门不远处的地下室。那是王司令的战时保安司令部,现在成了临时指挥所。吴军长在听取了敌情介绍后,认为日军赶了两天路,一定很疲劳,而且情况不明,决定以攻为守,先打它个措手不及。吴军长命令第一O七师师长金奎壁率部出新东门,向南迎击进犯之敌;第一O八师师长张文清率部防堵城西的流窜之日军。

  第一O七师出城后,以黄浦江堤为掩护,占据有利地势,发挥火力优势,出其不意给北进之日军先头部队以痛击,经一夜激战,缴获日军符号四百余枚,顽敌后撤待援,我军也付出了代价。金师长负伤,第三二一旅长宋之荣阵亡,团、营长也伤亡多名。

  与此同时,第一O八师在城西三十号桥与敌进行夜战,敌迫进西关后,演成巷战,战况十分惨烈,形成胶着状态。第一O八师健儿英勇奋战,杀声震天,经一夜激战,终将顽敌赶出西关。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