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中国货币政策成功转型渐进走向成熟(4)

辛亥革命网 2008-12-15 00:00 来源:红网 作者:红网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30年是一个风云激荡的时代。其间固然有农村经济体制的成功、国有企业的艰难转型和对外开放的持续推进等精彩篇章,但从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学术委员会委员、博士生导师景学成

  对今后货币政策制定执行的认识

  纵观30年货币政策制定和执行走过的道路可以说是一个从无到有的创建过程;更是一个不断迎接国内外形势变幻的挑战。而且是不断迎接国内外形势变幻的挑战,不断提高货币政策的科学性和作用效果的提高过程。央行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面临提高水平的一系列要求和形势挑战是:政策的覆盖要有宽度、影响要有深度、策略要灵活、措施要审慎、货币要稳定、增长要促进、(金融)体系要稳固、(系统)风险要防范。展望今后的货币政策方向和路径,以下几点认识可能具有参考价值。

  首先,货币政策的目标是要保持促进实质经济增长的币值稳定,在促进结构调整和扩大内需上下功夫。在今后的相当一段时间内,货币政策的目标是要保持能够促进实质经济增长的币值稳定,而不是单纯追求币值稳定或单纯追求增长指标。制定和执行促进经济增长的货币政策较为容易,制定和执行结构调整性的货币政策很难,而要制定和执行把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结合起来的货币政策最难。我国经济已从整体上进入经济结构调整和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时期。而且这种经济结构的调整是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在开放的经济格局下进行的,会直接受国际经济和市场的影响。因此,制定货币政策的基点应当是保持币值稳定,促进扩大内需。结构调整是我国经济发展一个长期、不间断的任务。作为转轨经济国家的货币政策,不仅要遏制和改变粗放式、资源大量投入式的增长,还要求货币政策能够引导资金在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不同地区之间流动。同时,缩短货币政策的时滞,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促进实质经济的增长。由此可以说,以稳健货币政策为基础、灵活的弹性货币政策或许是明后年的恰当选择。

  其次,货币政策目标实现需要在币值对内稳定和对外稳定中相机抉择。货币政策的目标无疑是保持币值稳定,但币值的稳定包括对内稳定和对外稳定两个方面,也就是国内的物价稳定和人民币汇率的稳定。这里没有歧义:稳定不是固定,只要能相对稳定,略有升降而不到通胀或通缩的程度是可以接受的,这也是为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型展现出弹性和空间。前30年的货币政策执行中,包括近年来的专注,往往侧重在币值的对内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而随着我国继续对外开放,资本项目的逐渐放开,资本的自由流动加速会越来越影响汇率水平和利率水平,进而影响整体物价水平。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往往或不时会成为第一位的问题。这需要我们有所准备、认真对待。为了能够发挥利率、汇率机制的关联作用;为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在两三年内实现正利率应该是货币政策框架完善的应有之义。

  第三,货币政策要在支持虚拟经济发展和防止其过度泡沫化之间进行权衡,以防止国际金融市场过度波动对我们的传染。加入世贸组织后的继续开放,外资大量流入,我国的金融市场逐渐和国际金融市场接轨,外汇市场、证券市场的波动遂成为不可避免。货币政策的目标固然是促进实质经济增长。但虚拟经济与实质经济存在一定的联动关系,过去,我们关注得较多的是信贷资金不能违规流入股市,是商业银行的资金风险。2003年以来的经验和当前金融危机的警示都表明,在中央银行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促进实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要正面关注包括证券市场价格、房地产价格在内的资产价格的动向,既要合理支持金融市场创新,又要防止虚拟经济的过度泡沫化,以免虚拟经济的风险转移影响实体经济发展。美国次贷危机演变成金融海啸的过程表明,货币政策虽然是应对经济波动的短期政策,它和长期利率从而资产价格总有某种关联。我国一些金融机构虽然在这场危机中涉足不深、损失有限,但应使人警醒。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