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兼读章培余烈士遗文(3)

辛亥革命网 2011-05-25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袁剑平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在辛亥革命百年之际,我意外地获得外祖父——辛亥革命烈士章培余的遗文《民生说》。章培余烈士的《民生说》是他对孙中山先生“民生主义

  《论党祸之足以亡国》一文传递出作者对政党领袖道德的忧虑。中华民国是“法定国非人定国”,本来法定国有政党是国家的补剂,是政府的后盾,起到促进政府进步的作用。让人忧虑的是执政党领袖的私心是有传染性的,“一、二枭桀飞扬跋扈”把党作为攫取权利的工具,驯致全国之人传染一致、私心滿腹,公道沉渊。”纵有主持公道的人也孤掌难鸣,久而久之造成党祸,殃及国家。该文针对袁世凯以党作为私有工具祸国殃民的现实,引发读者思考政党领袖的道德是极其重要的。

  《论独立合群之关系》一文表现出烈士用自然科学原理思考社会问题的特长,指出20世纪初世界舞台有新的变化,“合群保种主义乃通行于欧美各国”,引伸到我国推翻专制后政党林立,本可以伸张民权,以造就完全共和之民国。但出現了党派不顾国体大局,自侮自伐的局面,令人痛惜!作者针对袁世凯暗杀宋教仁、对国民党议员排挤追逼的亊件沉痛呐喊:诚恐我中华民国由“我三千万同胞(豫人,作为借代,此特指袁)而断送于外人”……如若各党派之间視若仇敌,“又焉能与欧美各邦并驾齐驱,而称雄于二十世纪之上?”

  烈士在文中表现出“集四万万同胞之脑髓精魄”的心愿和“熔铸万国文明”的志向,有“针砭我数千年之沉疴”的精神和“拼脑洒血复我故物”的勇气。

  笔者仅重点解读1913年5月22日登载的《民生说》。

  《民生说》阐述了关于民生的七个观点。文章第一句话亮出本文的论点:民生之机关恒塞于专制之下,而发达于共和之国。非共和之能达其生也。下面从七个方面阐述本文论点:

  一、民自竞争其为生特籍共和以充其生,斯共和得而发达之,亦非专制以寄其生。

  “民”在自然状态下竞争生存各自发展,这种发展只能在“共和”的国家体制下才能给予他们条件,“民”的这种发展也反过来促进共和国体的发达,专制政体绝不能形成这种互动互生的关系。

  民自放弃其为生,必附专制以寄其生,斯专制得而锢塞之。

  民若放弃了自己发展的一份权利,必然会依附在专制体制上,在官僚专制机构里寄养以谋求个人的生存发展,这样专制体制将会更加阻止民生的发展。

  二、夫专制者非不汲汲于民生也,然生之聚之、孕而育之、长之养之、卵而翼之,皆所以厚一人之封殖,掌一人之权利而已。

  本段烈士用一系列排比句说明专制国体所以不能使“民生”发展的原因,是因为这个制度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加强和支撑一个人的权利。惟其以天下奉一人,是故生之者即可杀之,不妨以一人之利害为斯民生杀之理由。君为刀爼、民为鱼肉,尚得为民有其生乎?

  三、岂无发政施仁之主可以奠民生于不匮?上有殷周下有汉唐号称贤圣之君主,虽能使民休养生息,温煦百年。但仍有种种争权夺利的血腥事件发生。所以帝王金瓯之固皆不卹歛其脓血以铸成之無他。专制以君为主体所谓民者不过为造一人私产材料而已。故无论为暴主为贤君其所以芻狗斯民,牛马斯民则一也…鲁论中曾经指出: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礼经曰君者所养也,非养人者也,在奴役民众上暴主和贤君是一致的。究其原因是皆以君为主体也,以君为主体则谈民生者特其附属品焉。

  四、耳夫原其本始,积个人而社会,积社会而国家,民为天然之主体无疑也。“民众”生存的权力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如果民众放弃这一特权,不能抒发自己的政治主张、不能实现自己的生存权利,就如同待哺的婴儿不给他哺乳,婴儿会立刻死掉。烈士所言和英国人洛克1689年写在《政府论》中的观点是一致的:“人们联合成为国家,并使自己处于政府领导之下,其真正的和主要的目的是保护他们的所有物(property)”即“人的生命(lives)、自由(liberties)和财产(Estates)”。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