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先贤蓝天蔚兄弟和朱祖圻父子(3)

辛亥革命网 2014-11-04 16:45 来源:湖北文史 作者:卢俊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朱氏父子是指我的老外公朱祖圻和外公朱钧,蓝氏兄弟是指在辛亥革命中具有全国影响的领袖人物和元勋,被评为“威名与黄克强、蔡松坡并峙”的

  蓝文蔚跟黄兴离汉赴上海,参加上海都督陈其美的沪军,任北伐敢死队长,时蒋介石也在陈部当团长。

  孙中山由美国经欧洲回国,1912年元旦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随即委任蓝天蔚为参谋总长、关外大都督、北伐军总司令,统率海陆军。蓝天蔚以其智勇胆略亲临前线与清军激战,攻至烟台,并与东北民军在大连等地会合,直逼京津。直到清帝退位,南北和议告成方停。

  武昌首义的胜利引起各地革命党的响应,继湖北军政府成立(1911年10月11日),先后宣布独立成立军政府的有湖南(10月22日)、江西(九江10月23日、南昌10月31日)、陕西(10月25日)、山西(10月29日)、云南(11月1日)、贵州(11月4日)、江苏(11月5日)、浙江(11月5日)、上海(11月6日)、广西(11月7日)、安徽(11月8日)、广东(11月9日)、福建(11月11日)、四川(重庆11月22日、成都11月27日,后合并)、外蒙(12月1日)、甘肃(1912年1月6日)、伊犁(1912年1月7日)。山东巡抚孙宝琦于1911年11月13日宣布假独立,24日又行取消。1911年11月15日最先独立的十四省市的代表在上海集会,筹组临时政府,一度决定武昌为中华民国中央军政府,以鄂督执行中央政务。代表们改赴武昌议事并达成停战议和。

  武昌下游的安徽,省会设在地势险要、所谓“金陵咽喉、江介扼要”的安庆,然而经济中心却在长江南岸的重镇芜湖。芜湖地处长江之冲,腹地辽阔,城内商贾四集,鸦片战争前即为安徽最重要的商业货物集散中心,上接九江、汉口,下连南京、上海。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签订,扩大长江流域的开放,芜湖成为通商口岸和中心市场,外国商品通过芜湖倾销安徽各地,而安徽内地的农产品也通过芜湖向外出口。开放使芜湖得以快速发展,海关、租界、教会、领事馆、新学堂纷纷建立,以西方国家为参照的教育、司法、警察制度开始创立,一跃而为长江巨埠。芜湖名义上为一县制,其地位重要性实则超过一般的府制。朱祖圻以道台衔任职芜湖父母官,廉政爱民,在当地百姓和士绅中有很高威信。他写过《劝为官》诗以自勉:

为官须要爱民深,是事常怀恻隐心;
莫谓手持三尺法,福威手段任搜寻。
欲怜百姓同胞苦,须学当年汉吏循;
若是为官清正直,群黎欢颂太和春。
谚云积德在公门,利弊兴除心实存;
虽属小民能易虐,回头再看示儿孙。

  作为地方长官,他管理和推动着各方面的变革和城市近代化转型。民族危机意识的刺激以及革新意识的激进催化,使得革命排满的政治浪潮不断扩大。自1905年安徽公学迁至芜湖后,任教的有陈独秀、柏文蔚、陶成章、苏曼殊等,并成立了结合反清的思想动员和武装动员二者的“岳王会”组织。由于清廷推动的宪政和地方自治的政治近代化变革姗姗来迟,且不过扬汤止沸尽做表面文章,得不到政治参与机会的革命党人和生活在底层的群众人心汹涌,武昌起义的来临立即引发安徽的革命风暴。1911年11月5日安徽寿县革命军起义,占领寿州,连克颍上、亳县等地;安徽巡抚朱家宝见清廷大势渐去,于11月8日宣布独立,安庆宣告光复。在芜湖的朱祖圻与当地同盟会员吴振黄、刘祺等人商讨,大义凛然策动驻防芜湖的三个巡防营反正。于1911年11月9日宣布光复,成立军政分府,府址在市大花园烟雨墩。朱祖圻成为民国第一任县长继续主政芜湖,吴振黄主持军政分府,与原芜湖监督李葆林共掌兵权。

  然而新秩序的建立并不容易,李葆林不满被削兵权,鼓动巡防营闹事。新政权的稳定性和权威性遇到挑战。芜湖同盟会立即电邀孙中山派驻安徽主盟的吴春阳(字暘谷)偕同学生军数十人从安庆到芜湖。朱祖圻与吴春阳合作,他富有政治经验和豁达气度,终于力挽狂澜,使一场争权夺利的内斗消弭于无形,避免了类似于安庆等地因权利斗争而导致的兵祸浩劫。

  朱祖圻为政有魄力和谋略,军政分府一成立就立即采取一系列安民保境措施,如:改悬清政府的黄龙旗为革命军五色旗;对外照会驻芜的外国领事馆,通告独立并承担保护之责;对内宣布各官府衙门照常办公,不准假名光复紊乱秩序;从速调查财政,免该年一半租税;三个巡防营军人即日发饷并加一个月的饷银;男子一律剪除发辫。朱祖圻亲自骑白马绕城号召百姓剪去辫子。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