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张匹青

辛亥革命网 2012-09-19 00:00 来源:公安县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 作者:张悌昆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张匹青生于1878年9月,1905年东渡日本留学,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第八期。在东京他和廖仲凯等同志加入孙中山先生创建的“同盟会”。1911年回国
  张匹青生于1878年9月,1905年东渡日本留学,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第八期。在东京他和廖仲凯等同志加入孙中山先生创建的“同盟会”。1911年回国参加了震惊世界的辛亥武昌起义。他追随孙中山先生19个春秋。辛亥革命后旋又参加讨袁等北伐战争,当蒋介石发动4•12政变,张匹青和陈嘉佑等北伐将领在福建成立了人民政府,讨伐蒋介石。这期间,他还援救了被蒋介石追捕的陈秩常、陈义等20余名地下中共党员,并护送他们平安出境,因此而遭受国民党反动派的抄家,不久蒋介石便又悬赏捉拿张匹青,由于众多正义人士相助,他才得以安全转移,辗转回到长沙东乡隐居下来。解放前张匹青参与了党的地下工作。长沙和平解放后,他已是73岁的高龄,党和政府仍任命他为湖南省军政委员会参议,长沙市监察委员等职,于1961年病逝于长沙,葬于东乡故土,墓碑上刻有“辛亥革命前辈张公匹青之墓”字样。

一、父亲与孙中山先生

     1905年,父亲东渡日本留学,初进东京振武学堂,后入日本士官学校。在这里父亲见到了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不久便参加了孙中山创建的“兴中会”“同盟会”。父亲回忆这段经历时说:“中山先生渊博的学识和革命的毅力,使当时留日学生敬佩不已,同时也深深地受到了他伟大人格的感召,一次他和我们留学生谈话时说:我们的奋斗目标就是要推翻帝制,复兴中华,建立民国。他的教导和他那洪钟般的声音,我都铭刻在心至今未能忘怀”。自此我父亲追随孙中山先生整整19个春秋。记得父亲还说过:“孙中山先生发动革命十次。经过惨痛的流血,失败,直到辛亥革命胜利,他的革命毅力真叫坚韧不拔,难得啊!孙先生曾对我和廖仲凯先生说过他的自勉语:吾志所向,一往直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

    1911年,孙中山派我父亲回国参加武昌起义,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临时大总统。这时,我父亲曾在孙中山身边工作了一段时间,父亲又给我们讲述了孙中山的几则轶事。

惊人的智力

     民国建立后,在南京大总统府,一次我父亲去向孙中山汇报工作,当走进总统办公室,见大总统正在批阅文件,左侧还有一人在向他请示工作,看到这种情形,我父亲欲暂退出,却不料被孙中山发觉,他招手要我父亲到办公桌右侧,并对我父亲说:“有什么事,你讲吧!”这样孙中山一面继续伏案批阅公文,一面听取左右两侧的报告,当听完两人的报告后,从容地摘下笔,分别对两方面请示的问题作了明确的回答。当然,这样的事例远不止一次,人们都说孙大总统真是才智过人,一心三用。

宜将剩勇追穷寇

     20世纪20年代初,孙中山亲自指挥湘军和粤军在豫、鄂等地讨伐北洋军阀,我父亲当时任湘军一路军司令兼湘军督战委员长。在孙中山指挥下屡战告捷。但由于两军战士在外地作战不合水土,加之暑季来临,士兵中有不少人染上疟疾,有的部属建议就地休整一个时期。孙中山听取这些意见后,亲命我父亲立即着手调查部队的给养,士气和疟疾发生等情况,并又派人详细侦察敌军动态。我父亲从调查和情报中获悉:军队中疟疾开始流行,军医认为可采取积极预防和治疗手段抑制在始发阶段;官兵在节节胜利的鼓舞下,士气高昂,有的连营还主动请战;部队由于加强了军需工作,给养可以保证。再从敌方态势看;北洋军正在策划联合并急调援军。父亲及时向孙中山先生报告上述情况后,孙中山认为决不能给北洋军以喘息和增添生力军的机会,否则革命军就会贻误战机,便果断决定:将军队中的病员挑出就医,孙中山还亲赴湘、粤两军向官兵作动员,鼓舞士气,并选拔精悍力量组成先锋军,一时军威大振,乘胜出击后,接连几仗把北洋军打的狼狈溃退,革命军(北伐军)大获全胜。全体官兵无不佩服孙中山的战略决策和远见卓识。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