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张匹青(2)
辛亥革命网 2012-09-19 00:00 来源:公安县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 作者:张悌昆 查看:
俭朴的生活作风
据父亲回忆他在孙中山身边工作的情景:孙中山饮食起居都是十分勤俭朴实的。他的住房和办公厅室,虽有勤务员打扫,但孙中山在国事极度繁忙的情况下还常亲自参加这些劳务。凡是他生活和办公的区域内,不论地板,桌椅和茶具等总是擦抹得干干争净,进入这个环境圈的人就有一种无形的清新和净化之感。
孙中山的穿着也非常朴素,平时多穿普通布料的中山服或长衫、马褂加礼帽。他很讲究整洁,每当外出或回到家里总要亲自用衣刷刷刷衣帽,又用鞋刷刷刷鞋子。外出时都要检查和整理自己的服装和衣扣,这已成为他多年的生活习惯。
孙中山在自家的开支上特别节约,从不乱花一文钱,但他对军队的给养和人民生活却极为关注,他费劲地从国外筹募的资金几乎全部用在军队的开支,部分用于民众的福利。他常对周围的人说:“现在革命还没有成功,百姓生活很困苦,我们讲的最根本的民生问题还未能实现,军队装备给养也都很差,我们一定要节约过日子”。
亲笔题字相赠袖照
北伐时期,我父亲在非常大总统孙中山的率领下,南征北战,屡建战功,同时在湘西清剿土匪,又获显著成效。当时孙中山召见了我父亲,对我父亲说:“你智勇双全,是国民革命军中难得的将才,今后还要发挥好自身才能。治军一定要严,军队所到之处,对民众要秋毫无犯,同时还要竭力保护当地老百姓。”就在这个时段,孙中山将其本人的6寸半身照片赠给我父亲并亲笔题字“匹青先生惠存,孙文敬赠”。
过了一个时期孙中山便调我父亲回广州中央政府,亲命父亲为中央政府军事法庭首席法官,同时兼任湘军二军代军长。
二、父亲与廖仲凯先生
20世纪20年代初,正值国共合作时期,我父亲与廖仲凯先生同在广州非常大总统孙中山领导的中央政府工作。廖仲凯时为中央财政部长,还担任黄埔军校党代表;我父亲时任湘军第二军代军长,并兼任中央政府军事法庭首席法官。我父亲与廖先生深信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由于革命信仰一致,他们之间有着深厚的情谊。
父亲生前曾对我说:“廖仲凯先生跟随孙总理致力于国民革命,他为筹集财政经费和军饷劳苦奔波,未曾有一日之偷闲。他人格高尚,‘己欲立而立人,己与达而达人’。他公正无私、伸张正义,这是我最敬佩他的地方。”
父亲还回忆廖仲凯先生和他交谈的一些片断。
那是孙中山先生逝世后的日子里,一次廖先生来我家,他无限感慨地叙说了许多。他对我父亲说:“我是孙总理的信徒,你也是孙总理的信徒,孙先生的新三大政策真是登高望远,适乎时代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这就是国民革命前途的所在。我们跟随孙中山先生革命这多年,为的就是推翻满清帝制,使民众不再受压迫,有生存的权利,安享太平。现在孙先生不在人世了,也不知今后革命的前途如何?”廖仲凯又讲了孙中山先生的为国为民的精神,廖说:“我见孙总理接到海内外每一笔捐资,都全部用于军饷和民众福利,而自己的生活再简朴不过了,他那种公而忘私的品德,我是永远铭刻在心的。”父亲听后也感慨不已的说:“古人之言,朝闻道夕死无憾,我们信仰孙中山先生,信仰社会主义,也是为捍卫真理。可叹啊!孙总理离我们而去,他死后,我曾多次涕泣。革命尚未成功,全体同志要遵照他的遗嘱去做才好。”
在回忆廖仲凯先生为筹措军饷一事时,父亲不胜感慨地说:当时革命军经费维艰,多亏廖公啊!他好不容易找到一位华侨富商,动员他为革命军捐款,而这位华侨又与北方某军阀有一定的交情,想资助那军阀。正在这位华侨举棋不定时,是廖公及时登门,多次说服这位华侨,给他晓以革命道理,讲述革命军在孙中山领导下为救民众于水火的一片赤诚之心,廖公那一番言词正义凛然,又至诚至善。同时也揭露了北方军阀,野心称霸,不顾国家民族存亡,危害人民的可耻行径。廖公一席话,使这位华侨极受感动,激发了他的爱国热情,便慷慨解囊,为革命军捐出巨额款项,解决了一个时期军饷的急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