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先生的人权观(2)
辛亥革命网 2010-11-09 00:00 来源:衡阳市民革 作者:衡阳市民革 查看:
(一)背景
1、近代民权发展的迟缓和不彻底
欧美各国民权进步迟缓与不彻底,引起人们的不满,对此他说:“考察欧美的民权事实,他们所谓先进的国家,象美国、法国革命过了一百多年,人民到底得了多少民权呢?照主张民权的人看,他们所得的民权还是很少……照现在世界上民权顶发达的国家讲,人民在政治上是占什么地位呢?得到了多少民权呢?就最近一百多年来所得的结果,不过是一种选举和被选举权。人民被选成议员之后,在议会中可以管理国事,凡是国家的大事,都要由议会通过才能执行,如果在议会没有通过,便不能执行。这种政体叫做‘代议政体’……各国实行了这种代议政体,都免不了流弊,不过传到中国,流弊更是不堪问罢了。大家对于这种政体,如果不去闻问,不想补救,把国事都付托到一般猪仔议员,让他们去乱作乱为,国家前途是很危险的。所以外国人所希望的代议政体,以为就是人类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之计,那是不足信的。”从上面这段话可知,孙中山对欧美各国民权发展的迟缓是如何的不满了。正因为如此,他进一步表示:“所以中国今日要实行民权,改革政治,便不能完全仿效欧美,便要重新想出一个办法。”这个方法,说起来很多,但无疑修正天赋人权学说、提出自己的民权观便是其中的一种。
2、专制阶级的反动及其与帝国主义的勾结。所谓专制阶级,是指民国成立前的满清君主专制政体,民国初期的袁世凯一类帝制自为的人物及依附之以求生存的军阀官僚,与张勋的复辟运动等,都是属于当时最反动的专制阶级。且由于帝国主义者与军阀相互勾结利用,使中国当时的民权建设和经济建设,非但无从进行,还将已有的成就破坏殆尽,整个中国都陷于黑暗混乱的局面。这也是为何孙中山要主张:“凡卖国罔民以及效忠于帝国主义及军阀者,无论其为团体或个人,皆不得享有此等自由及权利。”
(二)对天赋人权的批判
孙中山认为人权绝对不是自然的产物,而是时势和潮流所创造出来的,来自于革命,“天赋人权”理论不符历史事实。他指出,人权从来不是天赋的。人们享有种种权力,全都是争取而来﹔这证诸西方的种种民主制度的实施,莫不证明此点。如果人权是天赋,与生俱来的话,又为什么所有人在长时期会对人权无视及侮蔑呢?既然对人权无视及侮蔑,又怎知其为天赋,与生俱来?孙中山批评天赋人权是没有事实根据,没有事实所主张的的言论,更属谬误。他说:“是先有事实,才发生言论,不是先有言论,才发生事实。卢梭民约论中所说民权是由天赋的言论,本是和历史进化的道理相冲突。所以反对民权的人,便拿他那种没有根据的言论来做口实。卢梭说民权是天赋的,本来是不合理;但是反对他的人,便拿他那一句没有根据的言论来反对民权,也是不合理的。我们要研究宇宙的道理,需要先靠事实,不可专靠学者的言论。”他以欧洲为例说明:“我们要知道欧美为争自由,流了多少血,牺牲了许多性命。我前一回讲过了的,现在世界是民权时代。欧美发生民权,已经有了一百多年,推到民权的来历,由于争自由之后才有的。”如何争取,孙中山认为“惟有进行革命”,以“非常手段”去摧毁那些不合理的制度及枷锁。
(三)孙中山人权观与天赋人权的区别
1、权利来源不同
天赋人权说认为人权的来源基于天赋,是与生俱来的,非任何人所能加以剥夺。孙中山则主张人类天赋不平等,因此,他认为人权的来源,乃是从革命而来的,是时势和潮流所造就出来的。孙中山先生说:“民权革命,是谁同谁争呢?就是人民同皇帝相争。所以推求民权的来源,我们可以用时代来分析。再概括的说一说:第一个时期,是人同兽争,不是用权,是用气力;第二个时期,是人同天争,是用神权;第三个时期,是人同人争,国同国争,这个民族同那个民族争,是用君权;到了现在的第四个时期,国内相争,人民同君主争,在这个时代之中,可以说是善人同恶人争,公理同强权争。到这个时代,民权渐渐发达,所以叫做民权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