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复兴的中流砥柱——献给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4)
辛亥革命网 2016-06-30 13:55 来源:新华社 作者:秦杰 霍小光 张晓松 吴晶 查看:
一本《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出版两年间,已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550万册。
“这部书对南非、非洲和世界都有重要借鉴意义。我们应该学习习近平在书中阐述的建立一个符合自己社会结构特点的发展战略。”南非人文科学研究理事会学者埃普丽尔说。
江河万里总有源,树高千尺不离根。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这个“最先进的思想武器”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革命28年间,从“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到“农村包围城市”,从推翻“三座大山”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共产党人在血与火的淬炼中,开创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正确道路,创立了人民共和国。
执政67年间,中国共产党人在前无古人的艰辛探索中,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辟了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广阔天地,走出了世界瞩目的中国道路。
“我们党从不简单拿来,也不轻易摒弃,而是在我们自己的土地上找到了真正适合的道路,那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陶文昭说。
当前,爬坡过坎的中国面临着一系列“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在速度换挡、结构调整、动力转换的节点,能否因势而谋、因势而动、因势而进?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能否如期迈入全面小康社会、确保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国际风云激荡,在参与全球治理中如何赢得主动……
“可以预见,在今后的前进道路上,来自各方面的困难、风险、挑战肯定还会不断出现,关键看我们有没有克服它们、化解它们、战胜它们的本领。”中央党校副教育长韩庆祥说。
坚持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我们事业发展的根本保障——
“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事关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
1998年,日裔美国学者弗朗西斯·福山曾断言:自由主义理念战胜共产主义理念之后再也没有理念对手,于是,“历史”终结了。
2015年底,当福山来到中国这个坚守共产主义信念的国度,他认真思索:“检验一个政治制度的质量,一二十年时间内是看不出来的,需要几十年几代人时间。”
百年以来,世界潮流浩浩荡荡,多少政治力量此消彼长。中国共产党从走上历史舞台到建立政权,从执政中国到领航复兴,绝不是偶然,而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必然。
曾有外国政要说: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每五年就会有一个发展规划;更没有哪个政党,可以持续接力,直到目标达成。
知史爱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强党兴国。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主任王长江说:“没有哪一个国家像我们这样,国家的命运和一个党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党强则国强、党兴则国兴。”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这是锻造坚强领导核心的关键所在——
“不全面从严治党,党就做不到‘打铁还需自身硬’,也就难以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
正是凭着这样一种忧患意识,十八届党中央以“八项规定”为切入口全面从严治党。
从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国共产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正能量日益显现。
“反腐深得人心,就是在增加中国共产党的软实力。”“软实力”理论提出者、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认为,这个政党本身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就体现为吸引党员和群众自愿跟随的能力。
有专家发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正书写着新时期治国理政的“系列篇”: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四中全会提出全面依法治国、五中全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绘下蓝图,接下来的六中全会,全面从严治党的主题呼之欲出、顺理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