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复兴的中流砥柱——献给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5)
辛亥革命网 2016-06-30 13:55 来源:新华社 作者:秦杰 霍小光 张晓松 吴晶 查看:
勇于改革、锐意创新,这是中国共产党永葆生机活力的制胜法宝——
1987年,年满43岁的任正非和5个同伴集资2.1万元成立华为公司,利用两台万用表加一台示波器,在深圳的一个“烂棚棚”里起家创业。
28年后,这间默默无闻的小作坊走出通信领域的全球领导者:2015年营业收入3950亿元,净利润369亿元。
“如果没有改革创新,就没有今天的华为。”任正非说。
就在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发出号召:“让我们扬起13亿多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憧憬的风帆,发动科技创新的强大引擎,让中国这艘航船,向着世界科技强国不断前进,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前进,向着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不断前进!”
无独有偶,“创新”一词71次出现在十八届五中全会的建议中,中国共产党正在把“发展”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金钥匙”,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用改革的办法解决改革的问题,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卓越超凡的政治智慧。
95年前,谁能意识到,在上海石库门一间客堂里召开的秘密会议,开辟了“千年未有之变局”。
60多年前,谁能预见到,被讥为“山沟里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共产党,走出了一条独特的中国道路。
30多年前,谁又能想象,“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开放,铸就了一艘驶向现代化的中国号巨轮。
时光如水,不舍昼夜;复兴伟业,只争朝夕。
95年,对于一个人,也许很漫长;对于一个国家,弹指一挥间;对于一个政党,恰是风华正茂、意气风发。
中国向何处去?——这个世纪之问的答案清晰写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答卷上:
“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