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展览与辛亥革命记忆塑造(1927-1949)(3)

辛亥革命网 2013-09-28 00:00 来源:江海学刊 作者:陈蕴茜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展览是由西方传入近代中国的新型空间形式和现代视觉机制,它不仅可以传播科学技术、普及文 化知识,也可以塑造人们的政治记忆。南京国民

     与此同时,一些特殊的历史事件也成为展览的内容,如“伦敦蒙难情形、袁世凯窃国情形、护法诸役”等。一般历史展览往往透过时间序列来呈现,革命纪念馆的展览也是如此,特别强调革命沿革史,即按“兴中会史、同盟会史、国民党史、中华革命党史、中国国民党史、各省市县自秘密至公开之党史、海外党务史”来陈列。(37)当人们结束革命纪念馆的参观活动时,依然要受到革命教化,因为出口处又有一对联,上联是“恪守总理遗教,努力奋斗”,下联为“继承先烈伟迹,慷慨牺牲”。(38)

     西湖博览会革命纪念馆是革命纪念物集中陈列的空间,但实际上,展览会还有一些场馆也陈列孙中山纪念物,革命纪念已经渗透进了整个博览会其他空间。如参考陈列所“正殿中供银制总理遗像,上端四字曰:‘天下为公’,下端题曰‘知难行易’”(39)。特种陈列馆中有一亭,南北两壁各悬大画一幅,“一为孙总理建国大纲铁道计画,一为东方大港,测绘至为精密”,另一陈列室中,有中山陵模型。(40)工业馆中有孙中山半身塑像模型(41),艺术馆中有孙中山全身塑像,丝绸馆内则有一个模范结婚礼堂,上面悬挂着孙中山遗像。(42)孙中山纪念物随处可见,以至著名文人周瘦鹃在参观西湖博览会三日后说:“如今西子不但是著西装,并且著了中山装了。”(43)可见,中山符号在展览中的呈现对人产生的影响。

     地方临时展与辛亥革命纪念

     西湖博览会作为特殊的临时展,在纪念辛亥革命、塑造革命记忆方面的确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民国时期各地方还有大量规模不等的临时展,这些展览都包含了辛亥革命纪念。抗战全面爆发后,国民党进一步加强对辛亥革命精神遗产的挖掘以服务于抗战,临时性纪念展览随之增多。在国民党看来,“辛亥革命是抗战建国的前提,而抗战建国就是辛亥革命之继续和完成”(44)。辛亥革命“开辟了一条独立解放的光明大道,这一个反抗压迫民族的国民运动的拓荒者,是我们今天今日民众纪念辛亥革命的重大意义”(45)。由此,各地将举办辛亥革命展览作为动员民众抗战的手段之一。

     1936年11月1日,浙江省图书馆举办“浙江省文献展览会”,并设专室“陈列民族革命文献,由明代至现代浙省民族英雄遗物,足资观感”(46)。举办这一展览的目的就是在“国运方艰,外侮孔棘”之际,发扬“伟大磅礴之气”及“爱乡爱国之精神”,使其“发扬以光大之于全国”(47)。总之,在国难来临之际,举办这样的展览就是要激发民族主义精神。

     展览所陈列文物包括陶成章遇刺前三天所留遗墨、陈英士血衣、秋瑾遗物等。除这些全国知名的烈士遗物外,还有嘉兴革命七烈士之一敖梦姜(48)秘密时期的宣传品:木刻祖宗教56福书祷词四纸。(49)这些革命文物和文献是世所不见的珍品,引起参观者极大的兴趣。

     1937年10月10日,上海博物馆与通志馆也联合举办了一次“上海文献展览”,其中专门陈列辛亥革命前后的史料:孙总理与哈同等人的照片、总理手札、中国同盟会上海支部总章、军国民教育会捐启、军国民教育捐册、南汇县党狱始末记、上海光复诸先烈事略、沪防福字营光复上海纪念歌、沪军都督府收支报告、辛亥革命纪念品手卷、辛亥沪军攻宁战利品笔刻一方、沪军都督府通用笺、沪军都督陈赠战胜纪念徽章、沪军都督命令二道、海上光复竹枝祠、大革命写真图第五集、辛亥革命时上海各会之麟爪,吴淞光复军纪略、黄克强祭吴禄贞文钟架、徐自华重建秋社等、辛亥年后改革政治被难人事实清册之档案、万福华事略、沪南商团祭九松熊沛如俞志伟像赞、《共和周刊》、民国新闻“宋教仁被害记”、中国社会党对宋教仁暗杀案宣言、陈英士殉难血衣(袄)、陈英士殉难血衣(裤)、上海镇守使郑汝成往还电稿、大总统悬赏拿缉黄兴等告示摄影、炮筒、肇和举义殉国烈士陈可均遗像、陈英士手札横幅、陈英士手迹对联、影印“总理遗嘱”等。(50)这样的展览虽然只是地方文献展览的一部分,但也起到了宣传辛亥革命的作用。

     地方临时展中影响最大的是在香港举办的广东文物展。1940年元宵节,国民政府前经济委员会委员、香港中国文化协进会发起人叶恭绰等在香港举办“广东省文物展”,特设革命室,陈列革命遗物和太平天国遗物。这次展览的目的之一是利用文物展激发国人热爱中国文化之情,进而支持国内的抗战。筹备委员会认为:“汉族的革命思想,竟能从广东文化孕育滋长,卒至由孙总理倡导国民革命以成三百年兴汉倒清之大功,此革命精神之发展即广东和全国民族精神之成功也。现在抗战期间,此种同一精神,又要充分发展和表现出来。”在香港举办展览,为使“这个特殊环境下旅居的中国人,得有极深刻的印象”,“确是抗战期间发扬民族精神增加民族信念的最高最妙的法门”。(51)吴铁城在致辞中也表明了举办广东文物展的宗旨:“现在我们进行着民族解放,独立自由的神圣抗战已经踏进最严重的阶段,最后胜利已在接近的当中。……我们所恃的是中华立国的精神,以及先烈先哲忠勇刚毅的气概,给我们以很大的激励,继有今日的‘抗建’表现。所谓立国的精神,就是我们民族讲气节,崇尚忠孝仁爱……这就是大会所标举的‘发扬民族精神’的意义……在这处历史演变的中心人物,领导我们国民革命的孙中山先生,就可以做我们民族精神的典型。他感受异族束缚的痛苦,起而推翻专制,创造三民主义,我们可以说完全受我们先烈先哲忠勇刚毅的熏陶……现在遭遇着外族侵凌,国家存亡是在千钧一发之际,大家所需要的,正是以上所说的民族精神的扩大化,与深刻化了。”(52)

     在所陈列的文物中,孙中山和辛亥革命文物占据相当大的比重。在革命室中,摄影图片非常形象生动地再现了辛亥革命历史。孙中山自然是展览的中心,围绕他的展品最为丰富,如孙中山与四大寇的合影、孙中山求学时的课本、革命时发行的债券和借据。(53)展品生动地叙述了孙中山领导中国革命的艰辛。除了孙中山纪念物外,辛亥革命烈士的遗墨、遗像、墓影等也引起人们的关注。

     抗战之后,各地继续举办临时性革命纪念展览会,而且展览大多选择在国民党历史上重要的纪念日,如国父诞辰、黄花岗起义即革命纪念日、双十国庆等,这是将纪念空间与纪念时间有机结合,进一步起到彰显纪念孙中山和革命先烈的功能。如1946年11月12日为孙中山诞辰纪念日,上海市立博物馆特举办“国父事迹文物展览会”,“陈列国父之手札墨迹著作以及有关国父事迹之记载等”共200余件,展期3天。(54)同日,由广东省各文教团体联合发起的“国父文物展”在广州开展,展期一周。展览主要包括孙中山遗像(有照片、画片、石膏像、铜像等)、遗物、遗著、遗墨以及国父一切史迹。(55)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