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孙中山的强国思想(4)

辛亥革命网 2013-10-16 00:00 来源:《孙中山宋庆龄文献与研究》 作者:林家有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为实现国家的富强,孙中山认为,从事物质建设是国家富强的根本,而富强的最终目的又是解决社会民生和社会进步。中国只有实现富强才有未

  第一,人民起来革命,推翻清朝封建专制,建立共和国,这是前提,没有这个前提,想强国也实现不了。孙中山认为,清政府实行什么自改革,不可能达到中国富强的目的,因为清政府是个封建专制政体,它不可能解决中央与地方、朝与野、上与下的各种矛盾,加上官吏腐败,它不可能通过自身的体制内的政治变革,更加不可能动员人民奋发向上,实现强国。所以,孙中山强调政治环境不好,没有良好的制度,任何强国的理想都不可能实现。

  第二,建立共和政制,必须是按照他为革命党制定的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以及“革命方略”所规定的种种规划进行建设,即他强调的心性建设(精神文明)、物质建设(物质文明)和社会建设(政治文明)同时进行,才能使中国登上“富强之域”。

  第三,国家的富强与人民的幸福安乐,是实现强国的目标。

  国家强大了,而人民贫困,或者说人民富裕了,但不幸福,这都不是他强国的初衷,也不是他强国的理想。孙中山说,要实现国家富强,发展经济是首要的任务。

  他说:“一国之中,土地不论大小、人口不论多寡,其生产力强者国常富。”“欲上纾国计,必先下裕民生。”“欲上充国库,必先下裕民生。”“夫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不足食胡以养民?不养民胡以立国?是在先养而后教,此农政之兴尤为今日之急务。”可见,以人为本,人又以民生为本,发展经济解决民生问题,实现丰衣足食是孙中山的基本国策。

  孙中山又强调:“我认为一个国家的伟大,不在于它的人民富有,而在于它人民幸福。”[27]这是什么意思?它是说,一个国家不是在于他的人民富有就达到目的,关键在于人民幸福。所谓幸福就是社会和谐,治安良好,没有战争,没有政治的烦扰,人民有自由、有民主、能享受到国家发达带来的好处,即“民有、民治、民享”。所以,孙中山强调:“治本为先,救穷宜急”、“衣食足而知礼节、仓廪实而知荣辱”,“实业发达,民生畅遂。”[28]国家富裕了社会就会文明,就会和谐,人民就会生活幸福。又说:“然欲图长治久安之道,必舍武力而趋实业。”[29]“长治久安之道,当以发展实业为先。”[30]所以,发展实业,从事物质建设是国家富强的根本。国不富就不强,但对于富,我们长期来都有一种仇富的心理,为富不仁,富都是剥削得来,其实这在发达国家里只讲法治,不管贫富,富者有好人和坏人,贫者也有好人和坏人,所以树立正确的富裕观,先富带后富,实现“均富”是孙中山的基本观点。

  但进行实业建设,一要有一个安定的环境,二是要有资金,三要有技术。这三样东西缺少一样都不行。孙中山认为,维护安定,一要解决人们重整旗鼓的生计问题,即衣食住行的问题。需要革命时,要革命,但革命是为了建设,不建设就不要革命。可见他革命的目标是为了创造建设的环境,为强国做基础性工作。其次,搞建设需要钱,中国一时拿不出钱怎么办?孙中山说:只好以向外国借款、吸引外资华洋合股、外人包办等各种方式在中国办企业。在维护主权独立的前提下,实行对外开放。技术问题,即人才的问题。人才一是靠自己培养,二是靠引进。

  总之,孙中山的强国包含民族独立、经济发达、教育先进、科学发达各个内涵。国家要富强是一种合力的结果。这有政策问题,也有国民的认识和支持的问题;有政治问题,也有国际间的问题。为此,孙中山认为,(一)改革清政府的政治体制,实行共和民主政治体制,是为强国建立制度、政策的保证;(二)只有政治好,才能经济好,但强国的关键在于经济,经济不振兴、不发达,一切无从谈起。所以,振兴实业是关键;(三)确立“学问为立国的根本”,强调只有发展教育,“育人才而培国脉”,中国才有复兴、强大的可能。富强的最终目的是解决民生问题,使人民过着幸福的生活,实现社会和谐,“天下为公”、“世界大同”。孙中山为了复兴中华,实现他的强国梦,他有思想有理论有计划,但由于民国后政治形势的反复、帝国主义的侵略、军阀势力的混战,破坏了孙中山建设国家的大环境,破坏了孙中山的强国梦。孙中山未能在他的生前实现强国梦,但他留下的思想、精神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遗产。

  我们应该重读孙中山,全面地理解孙中山的强国思想。孙中山的强国思想对当今中国社会建设有重要的启示:一、必须重新理解孙中山的强国理念,弘扬他的强国精神;二、国不富则不强,目前是要实现中国的富裕,让国人过着幸福的生活;三、强国是一个综合的力量,它包含科学技术的先进外,也包含经济、军事,乃至教育和文化的综合实力。军事强不是国家的真正强大,过去我们包括清政府的洋务派在内就是单纯追求军事的强大,结果吃了大亏。

  总之,强国是全国人民的共同追求,没有追求、没有理想,势必会产生疏离感。但国人千万不要误解孙中山只是一个风尘仆仆的革命家,其实他最中心的思想就是实现国家的富强,而富强的最终目的是解决全国人民的民生问题,使中国人民生活安定和幸福。其次是我们富强了不是去学帝国主义去侵略别的国家,而是要确立睦邻友好的政策,树立“济弱扶倾”的思想去支持和帮助后发展的国家。中国必须富强,只有富强中国才有未来。中国人做了一百多年的强国梦,梦想没有实现,但在追求强国过程中,中国形成了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有了这种精神我们才有强国的理想和强国的追求。

  当今我们国家比过去是强大了,但还不是很强大,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有相当大的距离,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科学技术、我们的经济实力、文化教育也还不够先进。所以,我们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通过对孙中山强国思想的追寻,我们觉得:中华民族同胞应该利用当今国内外的和平发展机遇,对我们两岸四地(内地、台、港、澳)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进行整合,在和平发展的主体思想指导下,经济优先,利用各地的不同优势,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发展经济,发展教育,发展科技技术,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创造财富,集中精力解决社会民生各种问题,逐步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文明和进步。

  我们经常讲,治国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民生为本,做人民的“公仆”就是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认真地执着地一件又一件地解决人民的生存问题、生活问题,以及各种民主、自由等各种问题。我们国家很大,人口很多,这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我们国家大,但各地的条件不同,发展不平衡,加上人口众多,教育跟不上,人的素质和技能不高,谋生手段有限,这是我们社会的极大负担。加上廉政建设还有问题,对于官员的贪污腐败、治理无能和资源的极度浪费,都还存在不少问题,而重中之重的问题还是社会就业、财产分配不均造成贫富差别过大的社会问题。首先是要告别贫困;其次是要加强法治,实现社会的民主自由和公平正义,惩恶扬善,使民众的公民意识得到加强,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和谐意识。为了解决我们国家的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国家的强大是全中国人民的使命。所以,我们应该发展教育培养人才,坚持科学发展观,集中力量发展经济,发展科学,使国家强大和人民富裕,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和祖国的和平统一。这是孙中山的遗愿,也是全中国人民和海外同胞的伟大历史使命。

  (作者为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