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武昌首义中的黎元洪(3)
辛亥革命网 2013-12-10 00:00 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作者:李小文 查看:
10月16日,武昌起义后第一个来到武昌的同盟会重要领导人谭人凤,热心为黎提高威信,举行了一次隆重的仪式,向黎授旗授剑,慷慨誓师,为黎涂上了一层浓厚的“革命”色彩。此举受到军民的热烈欢迎,“一时欢声雷动,革命军自黎公以至士兵,上下一心,自此始也。”(胡鄂公:《辛亥革命北方实录》,《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53辑(527),第49~50页。)这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在谭人凤等党人的扶持下黎从此不再只是一个“泥菩萨”,他开始发号施令,行使都督职权。
在革命军占领武汉后,到10月17日,民军与清军之间没有战事。军政府当务之急是要扩充革命力量,保卫首义成果。黎元洪不失时机地发布命令,招募新兵:“凡我同胞,皆宜本尚武精神,抱汉人立国思想,踊跃应募。”(张国淦:《辛亥革命史料》,《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辑》(252),文海出版社出版,第94页。)群众看到命令后,无不踊跃参加,几天后即已招募足额。10月15日,黎都督祭天文说:“兹湖北伪督瑞澂,收我汉族军械,欲以满奴之百人,歼我国民全军。义声一动,万众同心,兵不血刃,克复武昌。”(《湖北军政府文献资料汇编》,武汉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21页。)表达了抗击清军,保卫武昌的决心。
清政府派北洋军南下后,命令海军提督萨镇冰率海军军舰协助进攻武昌。萨是黎元洪水师学堂的老师,师生感情甚好。那时军舰火炮威力大,如海军参战,势必给武汉造成严重的威胁。黎及时地利用他同萨的师生关系,写信策划萨叛清:“吾师向来知道元洪为人一贯谨慎,这次起事实是人心所向。经再三考虑,乃接受此职。望吾师眼光看得远一些,与革命军合作。”(黎重光:《我父黎元洪在辛亥革命前后》,《辛亥革命七十周年》,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85页。)黎的策反很有成效,萨为之动,即在九江宣布归顺清军,成为轰动一时的事件。
10月18日,汉口、汉阳保卫战——阳夏战役爆发。黎元洪同军政府的革命党领导人一起指挥民军同清军作战,给清军迎头一击。战役初期,革命党人是比较团结的,将士也很用命,因此取得了一些胜利。黎当时虽居都督之位,仍无法号令一切,但他已经站在革命队伍一边并成为其中的领袖之一,在战争中发挥了领导作用,这是不容抹杀的事实。
(二)“黎黄之争”辨析
10月28日,在前线的局势趋于恶化,阳夏战役的形势对民军极为不利之时,黄兴、宋教仁等由上海乘船赶到武汉。由于黄兴具有崇高的革命威望,他的到来使民军士气大振,同时也引发了湖北军政府内部重新分配权力的纷争,即所谓的黎黄之争。
黎元洪欢迎黄兴来扭转不利的战势,他不仅派卫队把黄兴从船上接到都督府商讨大计,而且当即委任黄兴为汉口民军总司令,指挥民军作战(李书城:《辛亥前后黄克强先生的革命活动》,《回忆辛亥革命》,第143页。)。可是,革命党内部却对黄兴该任何职务和名义问题上发生争执。蒋翊武、宋教仁一派主张拥黄为两湖大都督或称南方民军总司令,而军政府首义各员,如刘公、孙武等人仍要黄兴属鄂军都督黎元洪名下,只称战时总司令,不冠“南方”二字(杨玉如编:《辛亥革命先著记》,科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157页。)。由于黄兴一直有不重权位的思想,宋教仁也以大局为重,因此10月3日由黎高筑“拜将台”,拜黄兴为战时总司令,使黄兴名属黎之下。这并非是黎剥夺了黄兴的领导权,而是革命党内部同盟会人和首义的武昌党人之间的矛盾。一些原共进会员当时有着挟黎元洪以自重的想法,黎在这起争论中处于被动状态。此后,战时总司令黄兴掌握了军权,勇敢地担负起了保卫武汉的重任,直接指挥民军同清军战斗。
大敌当前,黎黄的合作大大激发了民军的斗志。由于敌我力量的过分悬殊,阳夏战役持续一个半月后,还是以民军的失利而告终,黄兴离开了武汉。有人认为,“黎黄之争”是导致战败的主要原因。我们且先来看看革命党领袖是如何总结这次败因的。黄兴的参谋长李书城认为:“这是因为我在战略战术上都犯上极大错误所致。……我对这两次战役的失败是应该负重大责任的。因我的作战计划错误,使黄先生受‘常败将军’之讥,使革命形势受到挫折,我至今犹引为遗憾。”(李书城:《辛亥前后黄克强先生的革命活动》,《回忆辛亥革命》,第150页。)黄兴当时就指出:“其所以致败的原因,第一系官长不用命;第二军队无教育;第三缺乏机关枪。有此三缺点,故每战失利。”(杨玉如编:《辛亥革命先著记》,科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180页。)可见,战役的败北有其必然因素。在此,黄兴和他的参谋长都没有推卸责任,没有提及“黎黄之争”。把败因推诿在“黎黄之争”上,认为黎从中作梗使得黄兴指挥不灵而导致战败之说,显然是把“黎黄之争”问题扩大化,是不妥当的。
(三)黎与南北停战议和
在民军方面连遭败绩的情况下,经英国领事的调解,12月1日,黎元洪以都督名义发表了停战宣言,并准备举行南北议和谈判。这是否意味着黎出卖革命呢?答案是否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