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国时期的双旗图案(3)

辛亥革命网 2014-04-21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宋亦箫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本文在简介革命党人及其他党团组织旗帜的基础上,总结了辛亥革命至民国时期的十种双旗图案,并分析了各种双旗图案的流行时段及流布区域

  通观A式双旗图案在民初的流布情况,发现它仅在中国局部地区亦即以南京、广东为代表的南方和以日本为代表的海外出现。进一步分析,它只在以孙中山为核心的同盟会、国民党、中华革命党、中国国民党内及其影响范围内流布。这是有原因可寻的:发动武昌起义的两湖革命党人打出的是十八星旗,江、浙、沪的响应之师打出的是五色旗,只有广东革命党人才打出了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到北京临时政府时期正式确立五色旗为国旗,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只是被确定为海军旗。因此民国初年A式双旗图案并不多见,多见是B、C两式双旗图案。

  A式双旗图案改变其局处一隅而通行全国的命运始于1929年。因为1928年底中国国民党完成了全国统一,从而让废止五色旗和十八星旗、定青天白日满地红旗、青天白日旗为国旗、党旗的命令能通行全国。不过,现在能见到的1929年后的A式双旗图案最常见的载体是“孙中山先生”纪念章及民国十八年、廿一年双旗纪念币。“孙中山先生”纪念章构形并不完全一致,这款纪念章正面铸孙中山中山装正面头像,上端有“孙中山先生“五字。背面为A式双旗图案,在交叉旗杆上方有“纪念”二字,下方有“章”字(图15)。民国十八年双旗纪念币多为金银质,这枚金质纪念币正面上端铸楷书“中华民国十八年”,中下部是孙中山西装正面头像,背面上部环铸英文“THE REPUBLIC OF CHINA”,中部便是A式双旗纹,双旗旗杆上缠一丝带,丝带一端飘浮在地球形上,地球只铸了北半球,上铸自右至左读“壹圆”二字(图16)。民国廿一年双旗纪念币多为银币,这枚银币正面上部自右至左铸“云南省造”四字,中部对读“银币半圆”,下部自右至左铸“库平三钱六分”六字。内外圈为联珠纹分隔,并在中心及两侧端共饰三个七珠纹。背面外圈铸自右至左楷书“中华民国廿一年”七字,文字两端也铸有七珠纹,中部便是A式双旗纹,双旗纹与外圈文字之间也相隔一圈联珠纹(图17)。其它A式双旗图案还可见于民间物品如“文王百子”铭文长命锁上(图18)、复华社会员证上等等(图19)。

  通观A式双旗图案,其双旗左右位置并不固定。

  2.  B式双旗图案:五色旗+十八星旗

  B式双旗图案是流传到现在的各种双旗图案中最多的一种。双旗的左右位置不固定(图20、21)。它在民初共和肇始之时便迅速流行,并一直延续到1928年中国国民党统一全国、废止五色旗和十八星旗为止。B式图案遍布于中华民国的全部疆域。这体现了民初民主共和新思想的迅速传播和深入人心,也体现了五色旗和十八星旗有更广阔的传播范围和更普遍的接受程度。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民初蒙学教材如百家姓、幼学琼林等封面上均有B式双旗图案,这是该图案具有广泛传播度的一个最生动证据(图22、23)。

  经考证[8],民初江、浙、沪地区B式双旗图案中的十八星旗形式与其他地区颇有不同。其十八星旗内外圈各只有8颗星,再在中间有一相重的2颗星,合组成18颗星(图24)。这种异型是判别B式双旗图案生产和流行地域的一个标志。

  在很多B式双旗图案中,十八星旗有简化趋势。如外圈只用七或八颗星、内圈简化成一圆圈示意等等(图25)。

  1929年起,国民政府从官方以孙中山先生纪念章和双旗纹纪念币的形式推广A式双旗图案,才使B式图案的市场份额大大减少。但已经生产出的B式双旗图案仍被继续使用并大量保存至当世。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