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国时期的双旗图案(5)
辛亥革命网 2014-04-21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宋亦箫 查看:
5. E、F、G、H、I、J式双旗图案:十八星旗+十八星旗;十八星旗+青天白日旗;十八星旗+青天白日满地红旗;青天白日满地红旗+青天白日满地红旗;青天白日旗+五色旗左方上角缀以青天白日之旗;五色旗+共和党旗这六种双旗图案较少见。
E式目前仅见于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藏“鄂军教导团”纪念章上(图40)。另外从历史照片上可以看到,在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湖北谘议局)大门前交叉悬挂有两面十八星旗(图41),当然这是实物不是图案,但构形一致。D式图案应出现于民国元年,且流行时间极短,故未留下多少这类图案。流行区域也仅限于湖北武汉地区。
F式见于一种养胃丸商标上(图42)。目前也属于仅见。此式双旗图案应是熟悉或认同武汉和南方革命党人的民众所为。其出现地域也要从上述地区去寻觅。
G式见于“中国兴”火花(图43)和“自由钟”宣传单上(图44)。F、G两式双旗图案出现地域尚不能确定,出现阶段则只能是1912年至1928年,因为其后十八星旗被国民政府明令废除。
H式见于一张中华民国三十七年北平短期参谋训练班修业期满证书上(图45)。此式图案应出现于1928年中国国民党统一全国后,如果当时存在的数量远大于我们现在能见到的,则其流行地域当在全中国范围内。
I式见于一种机制瓦上(图46)。这种瓦近期发现于武昌复兴路老城区民宅旁,瓦上除有I式双旗图案外,还有中英文对照的“湖北汉阳华中机制砖瓦厂出品”字样,该瓦当时虽是批量生产,但这种双旗组合图案却只见于这批瓦上。且五色旗左方上角缀以青天白日之旗,正是1912年6月北京临时参议院议定的海军主旗,后因袁世凯的建议而放弃,故此旗并未被颁行。现竟然有此旗图案出现于武昌老城区的机制瓦上,一方面可断此瓦应生产于1912年6月之后不久,另一方面也说明民国元年的武汉与同盟会及北京临时参议院有较密切的关系。
J式见于民初共和党党员证上(图47)。此式双旗图案当然只会出现于与该党相关的物件和场合,因共和党只存在一年,故此双旗图案流行的区域和时间也是极为有限的。
三、双旗图案的载体、社会影响及其所反映的社会心理
通观流传到今天的民国双旗图案,其载体可谓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大到床、柜,小到徽章、饰品,质地有金属、瓷、陶、石、木、纸等,总之,当时的人工制品上若需要装饰,多半便有双旗图案。
在A—J十型双旗图案中,A型见于辛亥年(1911年)的同盟会义饷凭单、1912-1928年南方以孙中山为首的国民党、中华革命党、中国国民党内部及控制地区物品上,多见于1929年以后全国范围的人工制品装饰图案中,尤其是货币中。B型多见于1912-1928年尤其是民国初年的各种人工制品中,覆盖生活、生产各部门。C型也主要流行于1912-1928年间,更多见于官方用品及货币上。D型主要流行于民国早期的海军系统及以广东省为代表的南方地区。其载体既有官方徽章,也见于民间印版和火花上。E、F、G、H、I、J六型图案载体存世量极少,多为仅见。I式目前虽有一定存量,但此图案只见于单一载体的机制泥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