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制终结时——辛亥革命百年评说

辛亥革命网 2012-04-12 00:00 来源:团结报 作者:胡为雄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历史确实在捉弄人,辛亥革命终结了帝制,然而政权之柄最后落在了袁世凯手中。但清朝帝制毕竟终结了,而且是中国数千年帝制的终结。中国
 

  俄国著名作家亚·谢·格里鲍耶陀夫的喜剧《智慧的痛苦》中有这样一句台词:“本来要进这间屋子,结果却跑进了那间屋子。”列宁对这句话作过引申:“历史喜欢作弄人,喜欢同人们开玩笑。本来要到这个房间,结果却走进了另一个房间。”这句话看似简单通俗,实则深奥洞幽,用它来比喻辛亥革命倒是恰如其分。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义军为壮声势把一位素未想到要革命、且已藏匿的清军协统黎元洪强行拉出来充任都督,黎氏后来竟认同了强加于己的革命身份,与南下镇压的清军作战,还做了中华民国首任副总统。武昌首义,南京却成临时政府所在地,与首义没有直接关系的孙中山被选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2月,清帝溥仪退位,接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却是曾奉命往湖北统率清兵镇压武昌起义革命军、时任清廷内阁总理大臣的袁世凯。南京参议院投票决议建都南京,袁世凯却炮制北京兵变吓走迎他南下的专使,提出以武汉为新都的黎元洪也转而拥护袁世凯在北京就职。历史确实在捉弄人,辛亥革命终结了帝制,然而政权之柄最后落在了袁世凯手中。但清朝帝制毕竟终结了,而且是中国数千年帝制的终结。中国历史从此转型,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任何人想称王称帝都会不得人心的民主共和时代。

  帝制是谁终结的

  帝制是谁终结的?从历史过程看,这不好回答。从总体上看,当时国内没有一个严密的统一组织,只有成网络状的革命团体或个人。不过,在清廷大厦将倾时,孙中山在海外组建的同盟会在国内影响、渗透由来已久,尤其在华中南形成了较广泛的民主革命力量。“革命是被压迫者和被剥削者的盛大节日。”在这个革命舞台上,各色人物纷纷登场。不过,生活在底层的农民并没有直接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登台的是具有民主革命思想的新军基层官兵,会党、市民、流民,作立宪之望的绅商、实业家、士人,以及海外关心中国革命的华侨等。按人口比例,这仍是一场少数人参加的革命。

  辛亥革命第一枪在华中一个省会城市打响,原因似乎有些偶然。1911年4月同盟会在广州发动的起义被镇压后,摄政王载沣即以宣统帝的名义下诏行宪政,宣布组织新内阁,后引发四川保路风潮。此时,在上海的革命党人发起成立中国同盟会中部总会,在湖北、湖南、南京、安庆、四川等地设立分会,准备革命力量。而当鄂督瑞方率鄂军入川镇压保路运动后,湖北秘密革命组织文学社和共进会负责人即联络、运动湖北新军(清军)发动起义。由于新军中愿革命者占大多数,因之在10月10日起义发动后,义军冒死冲锋,一举攻下湖广总督府,大获成功,继之宣告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

  虽然文学社、共进会和同盟会在起义前夕联系较多,但武昌起义爆发与革命领袖孙中山却无干系。武汉三镇光复后,孙中山正在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城,是从报纸上得知“武昌为革命军占领”。他在途中买到的另一份报纸上又有如此报道:“武昌革命军奉孙中山命令而起者,拟建共和政体,其首任总统,当属孙中山。”由美国报纸可见孙中山在民主革命派心目中地位之高,在国际上影响之大。确实,武昌首义是由以孙中山及其同盟会为主体的革命派长期灌输民主革命思想、反对满清专制的结果。

  要真正了解帝制是谁终结的,具体要分析如下几个问题:清廷当局者是怎样统治的?孙中山为何成为众望所归的领袖?革命的成果为何最终被袁世凯攫取?再是,宪政之路为何走向革命?应怎样评价辛亥革命和孙中山?

  慈禧为清室掘墓,载沣为帝制造棺

  自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以来,清朝开始走向衰落。清廷首遭重创的是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洗劫和烧毁皇苑圆明园等地,咸丰帝逃奔热河。接下来,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给清廷致命一击。实际当权者慈禧太后对甲午败战、赔巨款和割地,庚子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赔巨款负有直接责任。

  慈禧掌控朝政,从没想过办新政,就像她从没想要办洋务一样。慈禧主动提出办新政的背景是:庚子年朝议如何应对拳民和列强时,她滥杀一批忠臣,将其忠言苦谏视为莠言乱政。后来列强要求惩办祸首,她不得已又处死一批满汉大臣。故在西安时,在军机处办事的只有荣禄、王文韶、鹿传霖三位年迈多病的大臣。只因朝中无人办事,慈禧太后才想起要办新政,当时她只能借重张之洞、刘坤一、袁世凯等在外的疆臣。她心里防着的仍是光绪帝,也没想到栽培能干的皇族大臣。1908年,在享受73岁寿庆时,慈禧因连夜看戏、贪食而染疾。在光绪帝病逝后,她也一命呜呼。临终前,慈禧匆忙安排25岁的载沣为摄政王监国,载沣3岁的儿子溥仪为嗣皇帝,入承大统。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