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兴功过辨析
辛亥革命网 2011-06-09 00:00 来源: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作者:饶怀民 查看:
在辛亥革命史上,黄兴是与孙中山齐名的伟大人物,素有“开国二杰”之称。他文武兼资、才德兼备,足以冠轶群伦。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对他的评价却失之公允。有的根据他在领导武装起义时打过败仗的史事,将其贬为“常败将军”;有的认为他只是一个单纯的“实行家”,有所谓“黄实行”的称号;有的根据他和孙中山在政见上的某些分歧,认定他在组织上“走上了分裂的道路”;还有的认为“他在辛亥革命以后,主张对袁世凯妥协退让,成为革命党内部妥协势力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金冲及胡绳武:《论黄兴》,《历史研究》1962年第3期。)究竟应当怎样评价黄兴的功与过,这是一个需要辨析清楚的问题。
一、是名重一时的革命理论家,还是单纯的“实行家”?
黄兴由于他一生在戎马倥偬中度过,其在理论方面的成就似乎被掩盖而不甚显著,人们往往把这位饱读儒家经书、深受西方文化影响的学贯中西的学者误解为一个没有理论、没有理想、有勇无谋的盲动主义者。曾几何时,所谓“孙氏理想、黄氏实行”之说流传极广,因此,他究竟是一位理论家、宣传家,还是单纯的“实行家”?这是评价黄兴所遇到的一个重大问题。
1.黄兴是一位学识渊博的革命宣传家
在青少年时代,他肄业长沙城南书院,治宋明理学,“受明末大儒王船山的影响又很深”(梁启超:《儒家哲学》,第62页。)并中过秀才。嗣入两湖书院,深受院长梁鼎芬的赏识,推崇他“文似东坡,字工北魏,诗尤豪迈清逸。”(王成圣:《黄兴侠骨雄心》,《黄兴传记资料》(三),第463页。)在国内求学阶段就奠定了深厚的国学根基。与孙中山相比,传统文化对黄兴的影响要大得多,特别是古代湖湘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即政治上的坚定、思想上的坚毅、行动上的坚韧以及三者结合所集中体现出来的士人群体的浩然正气——“衡山正气”对黄兴的影响更为深刻。1902年夏,黄兴官费留学日本,使他有机会阅读了大量西方资产阶级社会科学著作;也参加了留日学生在东京组织的反帝爱国团体拒俄义勇队,在斗争实践中,使他的革命思想渐次趋于成熟。据李书城回忆:“有一晚,他与一些同学争论得很激烈,气急得说不出话来,竟将手中的小茶壶掷地摔碎,表示他已下定决心从事排满革命,不是任何力量所能动摇的。”(李书城:《辛亥前后黄克强先生的革命活动》,《辛亥革命回忆录》(一),文史资料出版社,1981年版,第181页。)留日期间,他被推举为中国留学生会馆评议员,并与杨笃生等人创办《游学译编》,他负责教育论著的译述,曾将日本教育家山田邦彦的《学校行政法论》翻译连载于该杂志第2至3期,旋又创立湖南编译社,编译国内新学堂需用的各种教科书。1903年夏,黄兴由日返国,途经武汉,“在两湖书院演说满汉畛域及改革国体政体之理由,与顽固派辩论终日,卒使全场一致叹服。”张之洞责成梁鼎芬悬示驱逐出境,他“犹留连八日,以携带邹容所著之《革命军》、陈天华所著之《猛回头》二书,零星赠送军学各界至四千余部之多。”(刘揆一:《黄兴传记》,《辛亥革命》(四),上海人民出版社,1857年版。第276页。)黄兴回到长沙,即以明德学堂为阵地,在学生中传播革命思想。1905年秋,在成立同盟会筹备会上黄兴被推举为起草会章八成员之一,他对于《民报》的创办和续刊以及与保皇党人的论战都起过明显的极其重要的作用。
2.黄兴对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思想理论——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其一,从事革命宣传活动的内容和方式都具有自身的特色从内容看,主要是宣传整个三民主义思想体系,但在不同的时期,侧重点则有不同。一般说来,同盟会成立前,侧重民族主义的宣传;同盟会成立后,侧重民族、民权主义的宣传;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侧重民权、民生主义的宣传。
对于民族主义,黄兴阐述得最为详尽,他认为革命党人之所以要革命,就是因为清廷太腐朽的缘故,他揭露说,“清政不纲,外见侮于列强”,“国势阽危,有如累卵。”而“忠义奋发之士,所以奔走呼号于海内外,糜顶捐躯,不稍稍匪惜者,徒以救国故,徒以保种故,徒以脱奴籍而求自由故。”(《黄兴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171页。)他认为民族与国家两者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提倡民族主义与提倡爱国主义是一致的。他指出,民族需有国家,“诚以无国则民族无自而寄,民族无自而寄,则为奴隶,为戮民,被宰杀压制于异种独夫”,“则凡籍隶中国者,应各有爱国之热心。”,“献其身于国家而不自私,其斯为大汉魂哉!”(《黄兴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24页。)表达了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对于民权主义,黄兴十分强调尊重民意,提倡平民政治。他认为,“国家者,非一人独有之国家,乃人民共有之国家,以人民为国家之主人。”辛亥革命,“共和告成,此固吾同人之至大至刚之气,贯彻到底,故能转移全国人民之心理,而亦人民苦专制之束缚,乐共和之自由,有以致之也。”他指出,“世界大势,日趋于平民政治,吾人乃亦以平民政治为归宿。”所谓“平民,就是人民,为国家的主权者,自应过问政治。”(《黄兴传记资料》(二),第279页。)表现了坚定的革命民主主义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