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兴功过辨析(2)

辛亥革命网 2011-06-09 00:00 来源: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作者:饶怀民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在辛亥革命史上,黄兴是与孙中山齐名的伟大人物,素有“开国二杰”之称。他文武兼资、才德兼备,足以冠轶群伦。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对

  对于民生主义,黄兴特别重视。早在同盟会成立之初,他设计井字旗,已经朦胧地表现出对“平均地权”的某种关注;即使在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大部分革命党人以为革命已经成功,把民生主义弃之不顾的时候,黄兴却仍然不厌其烦地加以阐扬,他在此一时期的讲演中屡屡提及民生主义。他说,“我国此次革命,非但种族上革命,非但政治上革命,其结果乃是社会上革命”,“愿将社会革命包括在政治革命之内,抱定国家社会主义,免除欧洲将来社会革命之事,提倡土地国有,使多数国民皆无空乏之虑。”他谆谆告诫革命党人,民生主义是符合世界潮流的,他说,“以世界大势观之,社会革命岌岌不可终日,吾人此次革命,即根据社会革命而来,民生主义繁博广大,而要之则平均地权。”他详细解释说,“土地是不能增加的,而生齿日繁,土地私有则难于供给,他人见吾党持社会主义,群相惊讶,不知吾人于建国之初,不先固根基,即难以立国,故党员极宜注意此点,宏其党风。”(《黄兴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240页。)现在,“建设之事,无虑万端,而要以厚民生强国力为本。”他甚至提出了实行民生主义的五项具体主张:即速修铁路,发展农业,开发矿业,提倡国民捐,改革航运等等。对于建国大业,诸如政治、法律、军事、经济、财政、教育、道德、社会八项均有详尽的发挥,而且与孙中山建国方略中所阐述的思想是完全一致的。

  从宣传方式看,黄兴不仅仅只是局限于发表演说和刊印发行革命书刊,而大量的则是加强个别指导,例如秦力山、杨笃生等人起先“服膺康、梁之主张”,但在庚子汉口之役败后,黄兴“曾声泪俱下的力劝秦、杨放弃保皇幻想”,秦、杨痛定思痛,“兼以深受黄兴澎湃热情之感动,方始认定黄兴主张正确,表示全部接受。”(王成圣:《黄兴侠骨雄心》,《黄兴传记资料》(三),第466页。)陈天华也曾一度有过君主立宪的主张,在日本“发有要求救亡意见书于留学界,其宗旨专倚赖政府对外与对内之政策,而将北上陈于政府。”黄兴与宋教仁“相商阻止陈星台北上之行”,在东新译社“与陈星台大开谈判”,“辩难良久,尚未解决”,经过黄兴反复劝导,陈天华始打消北上请愿之议(毛注青:《黄兴年谱》,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48页。)。

  其二,三民主义理论是以孙中山、黄兴为轴心的领袖集团共同创造的,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正如孙中山既是一位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家,也是一位革命的实行家一样;黄兴自然也不是纯粹的“实行家”。作为我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三民主义的思想体系,固然是孙中山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首先创立起来的,这是孙中山的理论水平高出侪辈的地方;但是“领袖是一个集团”,黄兴作为这个领袖集团的主要成员之一,他对于三民主义的具体阐述和发挥也丰富和发展了孙中山的理论体系,从某种意义上说,完整的三民主义思想体系是孙中山、黄兴等一代伟人共同斗争的产物,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如果把黄兴仅仅说成是一个没有理论、没有理想的“实行家”,不仅我们不敢苟同;就是黄兴本人也是不能同意的,他曾有言:“一般的人都说孙先生是理想家,我是实行家,这是大错特错的。试想没有理想,那能见诸实行,没有理想的实行叫做盲动,轻举妄动。我们现在实行革命,就是实行这正确的理想。理想者、实行者,在空间上不可须臾离,在时间上无前后之分,所以古人才有知行合一、即知即行的话。孙先生一时不断地理想着、实行着,实行其理想,理想其实行,孙先生的理想实行,就是我的理想实行。”(《黄兴传记资料》(二),第272页。)所谓“孙氏理想、黄氏实行”的传统说法无疑是站不住脚的。

  二、是战功卓著的军事家,还是“常败将军”?

黄兴的一生与整个辛亥革命相始终,他以策动和领导武装起义而著称于世。他虽然不曾上过专门的军事学校,却与军事结下了不解之缘。华兴会预谋在长沙发难,他自任总指挥;武昌起义爆发,被推为中华民国军政府战时总司令;南京临时政府组成,他做了陆军总长;及至临时政府取消,还担任过南京留守之职。既然如此,那么,他究竟是一位战功卓著的军事家,还是“常败将军”?这是评价黄兴无可回避的一个问题。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