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军校草创时期经费问题研究(2)

辛亥革命网 2011-06-10 00:00 来源:黄埔军校研究 作者:李吉奎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本文对黄埔军校草创阶段(1924年1月至1925年7月)经费问题,勾检史料,分类考究。如苏联方面,援款额度剧减,支付零碎;军械并非赠送,实系

     苏联方面援助孙中山此二百万元(或金卢布)的款数,是切香肠式支付的,以如此有限的款项,零打碎敲,当然不能解决办学等问题。就是这样,俄方也在背后说了许多对孙中山很不礼貌的话。1923年6月30日,马林在收到孙中山要求付款转致东京越飞的函件后附笔称:“由于广东政策,孙丧失了最好的时机,俄国对广东的援助意味着慷慨解囊资助热衷于继续战争的将领们。”77月18日,越飞致北京达夫谦信上写道:“孙中山虽然能如此轻易地在广东耗费这二百万元,然而他在广东的地位与其说取决于这点,莫如说英港当局对他的评价。”这些话,显示出对孙中山的极不信任。在此稍前,据考证是“不早于5月15日”,马林在一篇题为《孙中山及其在广州的地位》的手稿上称:“对于中国革命来说,孙中山在广州的失败是有利的。既然已经答应(越飞在时从未这样做过)帮助南方的战事,那就应将这种援助控制在一定限度内,只让孙中山在很短时间内维持那样的地位。”8希望孙中山“在广州失败”,真是匪夷所思。孙中山一旦“失败”了,对谁有利?这帮毛子在背后的算计,孙中山当然不清楚,而他急于要苏联的钱,迫不及待,自然是出于需要,但是,也使俄国人视之甚卑,而此时,距离开办军校还早呢。种种筹谋,可以说是围绕着一个钱字来谈。虽不如俗话说的一分钱难倒一条汉子,但孙中山确实是在财政的窘境中挣扎,这是事实。为了了解孙中山陷入财政窘境的原因,还得从他返回广州重行开府建政谈起。

     1923年1月16日,接受孙中山任命的西路讨贼军滇军杨希闵、桂军刘震寰部克复广州,陈炯明退回惠州。杨刘等电请孙反粤主持,于是有第三次开府广州之举。孙中山于2月21日在东郊农林试验场设大本营(后迁士敏土厂),就大元帅职,统制陈炯明部以外粤军及入粤各军。其时滇桂杨刘军驻广州市区及各属,粤军梁鸿楷、李济深等部驻西江五邑,桂军沈鸿英驻北江,后粤军许崇智部由闽返粤,李福林驻河南,湘军谭延闿、程潜先后入粤,滇军朱培德、豫军樊钟秀等亦来附。当时群雄割据,各自为政,开烟开赌,坐地设卡,征税筹饷,甚至私铸毫银。客军占有财源者,仍不断向孙中山索取粮饷。南路则由邓本殷、申保藩分据高雷琼崖,潮梅、惠州则由陈炯明部林虎、洪兆麟及叶举占领。统帅部毫无实力,号令不出府门,陈炯明部不时窥伺广州,沈鸿英时服时叛。广东财政金融之紊乱,不知纪极。

     在大元帅府成立后,设有财政部,广东省原有财政厅,盐务署,广州市亦有相应税收机构。帅府还设禁烟督办署,筹饷总局,另外,有广东全省官产清理处、广州市民产保证局。为了统一财政,大元帅府于1924年1月4日设立财政委员会,以统筹整理财政。由于帅府与省市三级税务机关能够征得的数款很少,远远不足以支持开支,便“广辟财源”,以供要需。9财政委员会颁发统一全省财政办法,但它实际成为具文。2月9日,孙中山严厉地抨击这批“争食之军”:“吾下命令将各军征收机关收回,竟置命令于不顾,成何体统?彼辈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而余则成众怨之府。吾当有以处之。”10这些话,充满了无奈和愤怒,但一时又少不了他们,否则,陈炯明随时可以回来,这便是他决心创办黄埔军校的原因之一。廖仲恺作为主要筹款人之一,他在1924年9月12日发布《统一广东财政通电》,呼吁各实力人物响应:“粤省财政,久陷分裂,握军柄者,各就防地,自筹军食。掌度支者,形同守库,挹注无从。……盖各顾防地之心日重,即一致对外之心日轻,肇端甚微,流祸甚重。”“唯细察粤局,又非统一财政,无以作士气而一军心。”“尚希诸公一致主张,共维财政统一。”11但是,言者谆谆,听者藐藐,客军的首领们毫不理会,广东当局的财政状况也就无法改善。这样,即使是创办黄埔军校这样一笔数目不大的经费,也成问题,因为苏俄提供的费用并不足于使军校顺利开创,所以成为蒋介石离开广州返回奉化久居不归的原因之一。

     1923年12月15日,蒋介石率“孙逸仙博士考察团”事毕返抵上海,旋即返奉化家居。屡经催促,蒋于翌年1月16日由沪返粤。20日,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24日,孙中山派蒋介石为陆军军官学校筹备委员长。2月6日,设军校筹备处于广州长堤。21日,蒋具呈辞职,离粤返宁波。孙不许蒋辞职,为使筹备工作不致瘫痪,乃于23日派廖仲恺代理筹备委员长。据3月5日邓演达与蒋会见后电告廖仲恺、汪精卫,蒋之出走,系因禁烟督办杨西岩“拒发军校开办费”,故要求孙“公开整理财政,革除市侩垄断财政”。12虽然连廖仲恺也不认为杨西岩是什么“财团”人物,但是,孙中山最后还是用邓泽如取代了杨西岩。廖仲恺表示“一切事已照介石的意思办”。甚至告蒋,“军校款,弟不问支出,兄亦不问来源,经费不乏,尽可以安心办去,惟请即来。”13尽管如此,蒋还是不回广州。到4月21日,他才返抵广州视事。1924年6月16日,黄埔军校第一期正式开学。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