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希龄历史评价与定位(2)

辛亥革命网 2011-06-14 00:00 来源: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作者:周秋光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熊希龄在认清袁世凯的真面目之后,觉得在政治上难以有为,于是脱离政治,脱离袁世凯,另行开辟自己的人生道路。1917年发生在京畿一带的一

  其实在湖南维新运动中,熊希龄的激进程度丝毫不逊色于谭嗣同与唐才常。谭、唐等在湖南维新运动初期有过激烈的言论,却并未直接卷入与反对派争斗的漩涡中去,后来他们都一一退出了争斗的场地。熊希龄在维新运动初期以沉稳的姿态出现,但当斗争渐次升级达到白热化的程度时,他却是冲锋在前与反对派短兵相接的第一人,也是自始至终没有离开过斗争场地一直斗争到底的一人。为了与反对派斗,他甚至与妥协退让以求自保的湘抚陈宝箴闹到几乎决裂的地步。[6](P167)他就利用他所掌握的《湘报》,在1898年7月10日王先谦等上《湘绅公呈》给陈宝箴的第3天,即7月13日,在《湘报》刊出了《公恳抚院整顿通省书院禀稿》,对王先谦等人进行猛烈的抨击。接着又在7月15日刊登《上陈中丞书》,揭露王先谦、叶德辉等人的种种不光彩的行为和言论。他的这些过激行动,已经使他预感到,他与反对派的争斗势必影响到自己的前程甚至有身家性命之忧,但他全然不顾。

  在湖南维新运动初期,据谭嗣同写给欧阳中鹄的一封信中所称:谭嗣同、唐才常和熊希龄之间,“平日互相劝勉者,全在‘杀身灭族’四字”。[7](P474)如今的熊希龄,可以说表现出一种慷慨激昂、勇敢无畏的献身精神。他说过这样的一段话:“龄观日本变法,新旧相攻,至于杀人流血,岂得已哉?不如是,则世界终无震动之一日也。龄本草人,生性最戆,不能口舌与争,惟有以性命从事,杀身成仁,何不可为?”[8](P78-79)由是观之,熊希龄的献身精神并不亚于谭嗣同。本来他也将与谭嗣同在北京共事,说不定也会一同流血遇难。1898年8月19日,清廷电寄陈宝箴,要陈传知熊希龄“迅速入京,预备召见”。[9](P538)当时与熊希龄同时奉命入京的尚有江标。俩人相约同行。不料熊忽然大病一场,耽误了行程。及病好正要入京时,已是9月下旬,时北京政变已经发生,谭嗣同等六君子罹难。熊希龄被御史黄桂鋆参奏,指为康梁党徒,受到“革职永不叙用,并交地方官严加管束”的处分。后来熊希龄回忆这一节语人道:“向非一病,当与六君子同命成七贤矣。”[10]皮锡瑞在日记中也说熊倘若入京,“同入军机,必一同受祸矣”。[11](P141)

  其次,关于《湘报》的创办者和主持人是谁的问题。按照《湖南近百年大事纪述》、《维新运动》、《湘报影印说明》和《中国近代期刊篇目汇录》等书,把《湘报》说成是由谭、唐集资筹办,把谭、唐说成是《湘报》主持人,把熊希龄说成是《湘报》撰述,这都与事实不符。谭、唐之于《湘报》,严格说,他们只是参与者或协助者,并非主持者。他们在创办《湘报》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远不能与熊希龄相比。《湘报》筹划时,谭嗣同尚在南京,他是《湘报》发刊前二十多天才从南京经武汉,回长沙的,没有做筹创的具体工作,也没有担任《湘报》的主要领导职务(仅任董事与撰述)。唐才常在《湘报》筹建时正担任《湘学新报》(后改名《湘学报》)主笔,他亦无法分身为筹建做具体事情,并且筹议时熊并未请他作《湘报》主笔,而是请的戴德诚。皮锡瑞在1898年2月14日的日记中写道:“观秉三所办湘报馆,活字机器皆备,请戴宣乔(乔又作翘,即戴德诚字)主政,二月初即出报”。[12](P92)后因戴德诚充南学会坐办,方将主笔改聘唐才常。其实关于《湘报》的创办者是谁,上文引用皮氏“秉三所办湘报馆”之语即已有了解答。唐才常在《湘报》发刊词中更是说得清楚:“熊君秉三,喜民智之乍开,欲慈航之普渡,乃鸠同志,集巨资,设湘报馆。”[4](P42)唐才质撰唐才常年谱亦有“焦希龄发起《湘报》,亦公任总撰述”之谓。[13](P272)这些言论,都表明了熊希龄在《湘报》创建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事实上,《湘报》馆从创议到具体运作,都是熊希龄一手操办的。《湘报》的目的是为了追求一个“新”字,即日出一张,以辅湘省原有之《湘学新报》所不逮(《湘学新报》为旬刊)。而欲日出《湘报》,就必须采用新式的机器印刷技术,为此熊希龄和蒋德钧二人专程赶至上海,通过上海《时务报》馆的汪康年购得了印刷机器和铅字,并请来了开机器和排字的工人。办报的经费熊希龄采取了这样的办法:凡报馆内的设备(如机器、铅字等),由私人集资解决。熊会同蒋德钧、王铭忠、梁启超、李维格、谭嗣同、邹代钧、唐才常八人组成董事会,人人捐助。董事会外,有捐100元以上可随时稽查馆中事务和参与制订条规,捐至10元者免费赠报。报馆的常年经费,由熊希龄商请陈宝箴,由省署每月补助200两,俟报馆“开通之后即行停止不发”。[4](P25)懂事会公推熊希龄担任报馆的主持人,负责报馆的全盘工作。于是熊希龄为报馆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办事机构:设立编辑处,聘戴德诚、梁启超、樊锥、何来保、谭嗣同、唐才常等六人为撰述,唐才常任总撰述。设立收支处,由熊的同乡蒋绍曾负责。还设立排字处、印机处、管报处、校对处。另以李维格任报馆西文翻译。为了统筹全局,各明职守,熊希龄主持制订了《湘报馆章程》。为了保证报馆各项工作运行有序,报纸日出不误,提高办事效率和工作质量,熊希龄又为报馆制订了一套严格的工作制度和管理办法。总之,一切都安排得有条不紊,使《湘报》办得有声有色。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