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先生和他的革命的三民主义
辛亥革命网 2011-06-22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杨达荣 查看:
一
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这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毛泽东充分肯定孙中山在辛亥革命时期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的丰功伟绩。孙中山先生作为推翻中国封建帝制的领导者和民主共和国的开创者,一直受到中国人民的纪念和崇敬。
为了拯救祖国,孙中山一生奔走革命四十年,他的目的是要把中国建成一个独立、自由、平等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在不长的时期内使中国富强起来,与当时西方的资本主义强国并驾齐驱。早在一九0五年《同盟会宣言》就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十六字纲领。同年十一月在《民报》发刊词中,明确提出了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即“三民主义”。但是由于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后,政权很快就落到反革命两面派袁世凯的手里。丧心病狂的袁世凯,一心想做皇帝,不惜出卖国家民族来换取帝国主义的支持。袁世凯只做了八十三天皇帝,由于全国的讨伐而被迫取消帝制,不久就在全国人民的唾骂声中死去。接着是军阀大混战。孙中山不仅无法实现他的三民主义主张,连他所领导的国民党也处于分崩离析,全面瓦解之中。
正当孙中山处于绝望的时候,俄国爆发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十月革命的成功和列宁对中国的友好态度,使孙中山受到极大的鼓舞。随着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无产阶级的觉醒,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这些重大的历史变化,对孙中山的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他逐步认识到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不打倒,中国就无真正的独立、自由、平等可言。要真正打倒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势力,必须发动工农群众。在苏联朋友的建议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重新组织了革命力量。一九二四年孙中山改组了国民党,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处于瘫痪状态的国民革命重新活跃起来了。特别是由于工农群众的参加,使革命形势迅速变化。革命政府积极准备旨在统一全国的北伐,就在这个时候,孙中山患了不治之症,不幸于一九二五年三月逝世。
孙中山先生虽然来不及实现他亲手制订的新“三民主义”,但是他在临终之前还是念念不忘“求中国之自由平等”,“废除不平等条约”。并且谆谆嘱咐革命的国民党人要依照他所著的“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去努力贯彻,谆谆告诫他们“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孙中山选集》921页)
中国共产党和革命的国民党人继承孙中山先生的遗志,放手发动工农,团结各种革命力量,并于一九二六年发动了以推翻北洋军阀统治为目标的伟大的北伐战争。由于中国共产党人的带动及广大工农群众的积极支持和参加,北伐军进展顺利,很快打垮了北洋军阀的主力,革命军的势力从广东一隅迅速伸展到长江流域。可是就在革命胜利发展的时候,隐藏在革命内部并且窃据了北伐军领导大权的蒋介石竟然发动反革命政变,把枪口对准革命,残酷镇压在北伐战争中立下了丰功伟绩的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的工农大众。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反动派迅速和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达成协议,使顺利发展的北伐就此终止。
蒋介石彻底背叛了孙中山及其亲手制订的“三民主义”,并且依靠帝国主义的支持,在中国建立起蒋家王朝,统治中国长达二十二年之久。在这漫长的黑暗岁月里,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革命的工农大众,团结了包括坚持革命的国民党人在内的一切革命力量,继续贯彻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的主张,和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在一九四九年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实现了孙中山提出的新“三民主义”,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如果孙中山先生英灵有知,也应含笑九泉了。
二
在中国近代史上,孙中山的名字是和他的“三民主义”联系在一起的。他的新“三民主义”,在中国民主革命时期,就是革命的三民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