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先生和他的革命的三民主义(2)

辛亥革命网 2011-06-22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杨达荣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任务,就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正是抓住了这两个主要矛盾。他的政策体现了反帝反封建的革

     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是革命必经的三个阶段,是三种各具不同目的的革命。他在《民报》发刊词中说:“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罗马亡,民族主义兴,而欧美各国以独立。洎自帝其国,威行专制,在下者不堪其苦,则民权主义起。十八世纪之末,十九世纪之初,专制仆而立宪政体殖焉。世界开化,人智益蒸,物质发舒,百年锐于千载。经济问题,继政治问题之后,则民生主义跃跃然动。二十世纪不得不为民生主义之坛场时代也。”(《孙中山选集》71页)所谓民族主义,就是民族独立;民权主义,就是民主共和;民生主义,就是解决人民生活问题。孙中山主张这三种革命在中国应当同时进行。

  (一)关于民族主义

  民族主义有两方面的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民族主义第一方面就是反对帝国主义。《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指出:“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不外免除帝国主义的侵略……故民族解放之斗争,对于多数之民众,其目标皆不外反对帝国主义而已。”(《孙中山选集》525页)

  鸦片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和中国订立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为了确保其在华的既得利益,消灭被侵略民族的反抗斗争,他们提出所谓“世界主义”来对抗民族主义。而所谓“世界主义”,“就是变相的帝国主义与变相的侵略主义。”(《孙中山选集》629页)辛亥革命后,帝国主义支持中国军阀混战不休,利用那些不平等条约的特权来支持中国的军阀混战,以便从中渔利。如英国支持曹锟、吴佩孚,日本支持袁世凯、段其瑞、张作霖,阻挠中国革命的统一。帝国主义者知道,如果中国革命成功,他们不仅要丧失在中国的特权,而且将要冲垮他们殖民主义的堤坝。所以“中国之革命,为欧洲列强所最忌者,盖中国革命一旦成功,则安南、缅甸、尼泊尔、不丹等国,印度、阿富汗、马来亚等民族,必步中国之后尘,离欧而独立。……是故中国之革命,实为欧洲帝国主义宣布死刑之先声也。”(《孙中山选集》469页)如不推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军阀混战就不会停止,北伐战争的目的,“不仅在覆灭曹、吴,尤在曹、吴覆灭之后,永无同样继起之人,以继续反革命之恶势力;换言之,此战之目的,不仅在推倒军阀,尤在推倒军阀所赖以生存之帝国主义。”(《孙中山选集》525页)

  民族主义的第二方面,是推翻清朝皇帝,实现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孙中山说:“今日满清政府为之鹰犬,则彼外国者,欲取我土地,有予取予携之便矣。故欲免瓜分,非先倒满洲政府,无挽救之法也。”(《总理全集》第一集1019页)他说革命绝不搞民族复仇,而是为了打破民族压迫,实现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一九一二年,他在《蒙藏政治改良会》上强调说:“凡为蒙古回疆同胞”,“今皆为国家之主体,皆得为共和国之主人翁,即皆获得参政权。”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承认中国以内各民族之自决权于反对帝国主义及军阀之革命获得胜利以后,当组织自由统一的(各民族自由联合的)中华民国。”(《孙中山选集》526页)民族主义是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的前提。因为帝国主义不打倒,不平等条约不废除,政治上人人平等就不能实现。民权主义就无从谈起,民生问题也就无法解决。

  (二)关于民权主义

  孙中山的民权主义就是实现人人平等。《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说:“近世各国所谓民权制度,往往为资产阶级所专有,适成为压迫平民之工具。若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孙中山选集》526页)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受西方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博爱思想影响较深,但是孙中山的民权主义并不是从西方照搬过来的。法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卢梭提出“天赋人权”的理论,孙中山认为作为同君主斗争的口号是有进步意义的,但人权并非天赋,要靠人去斗争。又如平等问题,孙中山认为自然界就不是平等的,社会更加没有平等。空喊平等的口号是无用的,关键是要争得民权。没有普遍的民权,就没有平等。至于自由,也不是绝对的。为了有效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军阀,应当强调团结,强调革命的纪律。特别是军人和官吏,不实行严格的纪律,就没有力量。笼统地提什么自由、平等对革命是有害的。孙中山所理解的自由、平等,主要是指民主思想。他认为这种民主思想,在我国两千多年前的古代就有了。他认为孔子、孟子都是主张民主的。孔子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便是主张民权的大同世界。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些就是我国古代的民权思想。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