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先生和他的革命的三民主义(4)
辛亥革命网 2011-06-22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杨达荣 查看:
怎样实现民生主义呢?《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说:“民生主义其最重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孙中山选集》526页)在农村,则实行“耕者有其田。”(《孙中山选集》865页)平均地权的具体办法,就是由土地所有者自定地价报政府,现定地价属地主所有,并按地价每年向国家交纳一定税率的土地税。将来国家需要用地时得按原定地价征购。将来由于社会进步,土地涨价部分归国民共享。所谓节制资本,就是“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此则节制资本之要旨也。”(《孙中山选集》527页)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办法,与平均地权相似,即对地主实行“照地价去抽重税,如果地主不纳税,便可以他的田地拿来充公,令耕者有其田,不至纳税到私人,要纳税到公家。……农民可以得利,地主不受损失,这种方法可以说是和平解决。”(《孙中山选集》868—869页)总之,就是在确认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前提下,对资产阶级进行一些限制。孙中山认为这样就可以避免欧美资本主义国家那种贫富悬殊的情况出现。欧美进行民主革命时没有预见到这种情况,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所以出现今天这种尖锐的矛盾。而在中国,“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孙中山选集》72页)
三
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社会主要矛盾。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任务,就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正是抓住了这两个主要矛盾。他的政策体现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精神。毛泽东说,“孙中山先生之所以伟大,不但因为他领导了伟大的辛亥革命(虽然是旧时期的民主革命),而且因为他能够‘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对三民主义作了新的解释,树立了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义。”(《毛泽东选集》661页)反帝反封是当时世界的潮流,是当时人群的需要。反帝反封的三民主义,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政纲基本上是一致的,这就是民主革命时期国共合作的基础。列宁高度的评价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纲领:“孙中山纲领的每一行都渗透了战斗的,真诚的民主主义。它充分认识到‘种族’革命的不足,丝毫没有对政治表示冷淡,甚至丝毫没有忽视政治自由或容许中国专制制度与中国‘社会改革’,中国立宪改革等等并存的思想。这是带有建立共和制度要求的完整的民主主义。它直接提出群众生活状况及群众斗争问题,热烈地同情被剥削劳动者,相信他们是正义的和有力量的。”(《列宁选集》第二卷424页)毛泽东说:“除了谁领导这一问题以外,当作一般的政治纲领来说,这里所说的民权主义,是和我们所说的人民民主主义或新民主主义相符合的。只许一般平民所共有,不许为资产阶级所私有的国家制度,如果加上工人阶级的领导,就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了。”(《毛泽东选集》1366-1367页)。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有其发展的过程。他对帝国主义曾经有过幻想。在国民党中甚至有一部分人主张“革命军兴,革命党消。”以致辛亥革命以后,轻易地把政权送给反革命两面派袁世凯,使中国陷入长达十几年的军阀混战,国民党本身也濒于瓦解的地步。只是在与军阀长期斗争中,孙中山才逐步认识到中国的民主革命必须反对帝国主义的道理。在苏联朋友的具体建议和中国共产党人的直接帮助下,彻底改组了国民党,接受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明确地提出坚决反对帝国主义。但他的民生主义本身也包含着深刻的矛盾,他实现民生主义的政策也具有很大的空想性。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先生》一文中评价说:“象很多站在正面指导时代潮流的伟大历史人物大都有他们的缺点一样,孙先生也有他的缺点方面。这是要从历史条件加以说明,使人理解,不可以苛求于前人的。”(《毛泽东选集》第五卷312页)后来蒋介石背叛革命,背叛了孙中山亲手制订的三民主义,正是抛弃了孙中山三民主义中革命的东西,发展了孙中山三民主义中消极的东西,从而完全改变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性质。蒋介石集团叛变革命后迅速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勾结在一起,形成了一个代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特殊阶级官僚资产阶级,变成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对象。这是蒋介石集团的阶级本性决定的,不能归究于孙中山。蒋介石叛变革命后,继续盗用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的名义实行他的独裁统治,丝毫无损于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的光辉。
(作者杨达荣系广西师范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