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克虏伯与晚清军事的近代化(3)

辛亥革命网 2011-05-17 00:00 来源:《南开学报》 作者:乔 伟 李喜所 刘晓琴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  从19世纪60年代到1911年清朝灭亡的半个多世纪里,德国克虏伯军工厂向中国出售了大批军火,较大地增强了清朝的军事实力。清朝和克虏伯军火

         为了仿制克虏伯炮,许景澄系统地考察和研究了欧洲各国的造炮技术,著有《各国水师炮法》,对德、法、英、俄等国的造炮方法都有论述。同时还介绍了其他国家仿造克虏伯炮的过程。许景澄还利用图表,讲明了原料的配制和炮的内部结构以及制造的工序。他收集的许多资料和自己的研究成果,大大打开了国内技术人员的眼界。加之,一批有关克虏伯炮的德文图书的翻译和克虏伯来华技术人员的某种指点,在反复试验之后,仿制克虏伯炮成为可能。从80年代末到20世纪初,全国有能力的军工厂都在仿制克虏伯炮及相关的配件。

        天津机器局主要制造715厘米克虏伯炮的炮弹。金陵机器局限于技术和规模,主要仿造六磅和两磅克虏伯熟铁后膛炮及各种型号的克虏伯炮炮弹。福建机器局主要为福建各炮台的克虏伯炮生产炮弹。广东、云南的机器局制造克虏伯炮铅子。四川机器局生产克虏伯炮筒和炮弹。山东机器局1881年即造成克虏伯炮车和火药,以后主要造克虏伯拉火铜管、钢炮炸子。住处内地的山西机器局也仿制成功317厘米、517厘米克虏伯过山炮及开花弹。河南机器局仿制两磅克虏伯炮。作为东三省供应地的吉林机器局制造两磅克虏伯炮及六磅、四磅、两磅克虏伯炮开花弹。广东机器局主要仿造克虏伯炮应用弹药。这样,中国仿制克虏伯炮及其配件的军事工业就从几个机器局发展到全国,从仿制炮弹、引火等配件发展到仿制克虏伯炮,且质量逐步提高,找到了适宜中国应用的武器。

        随着仿制克虏伯炮在全国的展开,出现了较明显的三种新动向:

        其一,形成了以江南制造总局和湖北枪炮厂两个仿制克虏伯炮的中心。

        江南制造总局在全国军工企业中属领先厂家,在仿制克虏伯炮方面也颇有成效。1898年,清廷决定以克虏伯317厘米、517厘米、715厘米快炮作为全国制炮的统一标准。自此,江南制造总局开始研究克虏伯715厘米快炮的制造方法,从克虏伯厂订购大炮,运沪后逐件拆看,认真学习制造。1905年,江南制造总局用国产钢材制成克虏伯715厘米14倍口径管退过山炮,成为我国自制的第一尊管退炮,是仿制技术的重大突破。1908年,又仿制成克虏伯715厘米14倍横闩炮和715厘米15倍螺闩炮,后又造出了其他型号的克虏伯大炮。陆军部认真验收后,在报告中称:“均系仿克虏伯样式,工做甚为精细。”1910年,赵尔巽在一份奏折中讲江南制造总局生产的克虏伯炮有六大优点:“一、运转灵便;二、发射捷速;三、瞄准精确;;四、击力远大;五、战斗力较鄂炮大两倍;六、口径式样悉合部章。”这种评论是合乎实际的。

        仿制克虏伯炮颇有成效的还有张之洞把持的湖北枪炮厂。早在张之洞任两广总督时就有意仿造克虏伯炮,托人向克虏伯厂订购制炮机械。1889年,张调任湖广总督,即将造炮计划在湖北落实。1890年,新建的湖北枪炮厂生产出了克虏伯各种车炮。1894年又增设生产炮架、炮弹、枪弹三个分厂,从而形成了一个仿制克虏伯炮的完整体系。这时,湖北枪炮厂已可生产817厘米、317厘米、417厘米等各种快炮以及炮架、炮弹和弹药。1896年即生产了不同型号的快炮20尊,沿海重要军港如旅顺、威海卫等曾较多地使用了湖北枪炮厂生产的克虏伯炮。西安等地的防军也从湖北购置自产的新式克虏伯武器。在1900年以前,湖北枪炮厂是仅次于上海江南制造总局的一个仿制克虏伯炮的中心。当然,在技术上还不能和德国的克虏伯同日而语。张之洞在1900年的一份电稿中讲:“鄂省枪炮厂乃系初创,委员未习制械,工匠多系初学,尚未得其精微,虽造成枪炮尚可胜于他省,然较之德国所造尚隔一层,往往造成各件,择其不尽合法者时须修改。”这种情况,在20世纪初年随着技术的提高有所改进, 但较德国造的克虏伯炮还是有明显的差距。这当然不是湖北枪炮厂一家的情况,全国仿造的克虏伯炮,包括上海江南制造总局在内,都是这样。因而,对晚清的仿造克虏伯炮不可估计过高,只能讲有限地掌握了克虏伯造炮技术。和购买相比,仿制还居于从属地位。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