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广东商人与广东的早期现代化(4)

辛亥革命网 2011-05-17 00:00 来源:广东社会科学 作者:邱捷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在近代广东,商人是同早期现代化关系最密切的群体:他们投资资本主义性质的新式工矿业、交运业,使广东在清末成为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最

  仍以蚕丝业为例。粤丝的优点是柔润、易着色、有光泽,缺点是粗细不均匀,易断裂,甚至带有残屑、废物。其缺点主要是生产过程造成的。广东的缫丝厂的设备,在19世纪时可称先进,但到了20世纪20年代仍无改进;生产又缺乏严格的管理。【34】。1922年,美国丝商组织丝业集团来粤考察,“劝告改良丝业,依生丝优劣定等级。粤丝商置若罔闻,遂令美国不敢购粤丝,粤丝销路愈形困滞,丝价遂大低跌。”【35】后来,有人分析了粤丝的衰落之根本原因:

  盖粤省栽桑育蚕方法之陈旧,制丝技术之落伍,机器设备之窳陋,丝厂组织之涣散,与乎管理人才之缺乏,凡此种种,无一不足以危及蚕丝业之生机。加以近年世变影响,广东金融枯竭,丝厂周转不灵,更无自动改进之思想。而同时丝税重重,成本无法减轻,对外贸易方法又复不知讲求,销路失其流畅,结果遂致出口窳劣,成本过重,是以一蹶不振。【36】

  不过,如果苛责当年广东的商人也是不公平的。他们确实没有力量改变企业经营的大环境,也无力为一批新式企业家的产生、成长创造充分的条件;他们的经济地位、学养、视野,限制了他们的进一步发展。这也是我们经常说的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局限性的表现。但无论如何,他们为广东的早期现代化作过贡献,他们的成功和失败,在今天,未尝不可以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

  注释:

  ①[美]罗兹曼主编:《中国的现代化》,江苏人

  ②《中华民国商业档案资料汇编》第一卷上册,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页。中国商业出版社1991年版,第167—168页。

  ③《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第3册,北京,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924—925页。

  ④农商都总务厅统计科编:《中华民国元年第一次农商统计表》,1914年印行,“工厂”表。

  ⑤李本立:《顺德蚕丝业的历史概况》,《广东文史资料》第15辑,广东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1964年出版。

  ⑥《广东蚕丝复兴运动专刊》,广州,1933年刊行,“论著”部分第22—22页之表格。

  ⑦《宣统元年农工商部统计表》,“公司”表。

  ⑧《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第3册,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1149页。

  ⑨《论部批广东七十二行商禀之政见》,《香港华字日报》1907年2月25日。

  ⑩《两广邮船会社有限公司招股章程》,《东方杂志》第5卷,第2期。

  【11】《宣统三年广州口岸华洋贸易论略》。

  【12】[美]郝延平著,陈潮、陈任译:《中国近代商业革命》,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75页。本书有关论述很多以广州商人的事例作论据。

  【13】陈衡:《广东对外贸易》,香港,华南经济研究社1940年发行,第12、27页表。

  【14】《先施公司二十五年经过史》,《先施公司二十五周年纪念册》,香港天星印务公司1925年印。

  【15】[日]织田一著,蒋见方译:《中国商务志》,1902年刊行,第31页。

  【16】《中华民国元年第一次农商统计表》,“商会”表。

  【17】《两广官报》,辛亥年第6期。

  【18】余少山、李蘅皋:《清末几家广州日报》(广州文史资料)第10辑。

  【19】梁群球主编:《广州报业(1827—1900)》,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40页。

  【20】《粤商自治会函件初编》,广州,1908年版。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