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历史演变(4)

辛亥革命网 2011-05-18 00:00 来源:广东社会科学2007年第1期 作者:耿云志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在同盟会成立前,其民族主义以反满为主要特征,未能完全摆脱狭隘民族主义的藩篱。同盟会成

  在孙中山反帝建国的民族主义思想成熟起来的同时,其民族主义便提升到一个新的阶段,这个阶段的民族主义,是以建立世界各民族平等相处的国际新秩序为基本目标。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的这一演变,同样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有密切的关系。孙中山说:“自欧战告终,世界局面一变,潮流所趋,都注重到民族自决。我中国尤为世界民族中底最大问题。”何以说中国尤为世界民族中的最大问题呢?孙中山说:“在东亚底国家,严格讲起来,不过一个暹逻,一个日本,可称是完全底独立国。中国……幅员虽大,人民虽众,只可称个半独立国罢了”42。到了20世纪的20年代,世界上原来处于帝国主义列强压迫下的许多弱小民族都已纷纷独立,而像中国这样的一个大国,却还只是一个半独立国,岂不是一个最大的问题吗!这种认识反映出孙中山对中国民族革命任务的世界性意义有充分的了解。同时我们还要看到,孙中山的民族主义之所以能够进达一个新的阶段,是与俄国革命有密切关联的。人们都知道,俄国革命后,苏维埃俄国政府于中国发生五四爱国运动之后不久,1919年7月,即向中国宣布放弃沙皇俄国在中国的帝国主义利益和特权。此项宣言于1920年3~4月间始到达北京。随后便被译成中文在许多报刊——包括《新青年》——上发表。此事在中国人中间发生很大的影响43。我们可以当时的全国学生联合会的反应为例。该会以公开信的形式就俄国的对华宣言作出答复。其中说:“对于最近你们在致吾侪的通牒中所表示之盛意,尤觉无限感谢。我们自当尽我们所有的能力,在国内一致主张与贵国正式恢复邦交,并敢以热烈的情绪,希望今后中俄两国人民在自由、平等、互助的正义方面,以美满的友谊戮力于芟除国际的压迫,以及国家的种族的阶级的差别,俾造成一个真正平等、自由、博爱的新局面。”和这份文件同时发表的共十五个团体和十家报刊,表示欢迎苏俄的提议,并敦促政府与苏俄政府展开谈判的舆论44。一个曾经对中国有过长期侵略历史的国家,革命后主动宣布将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这一事实,再加上国内各界的积极反响,这对孙中山正在形成的新的民族主义思想,不能不发生重大的影响。苏俄外交人民委员齐契林于1920年10月31日致函孙中山,表示坚信中国人民“将会走上与帝国主义的世界性压迫进行斗争的道路”,希望建立贸易关系和相互友好合作45。此信于1921年6月14日始到达孙中山的手里。8月28日,孙中山复信给齐契林,概述了民国以来中国的政治发展。指出,北京政府是一个受制于帝国主义的,不能代表中国人民的政府,只有广州的政府才是能够代表中国人民的政府。但在目前的状况下,广州政府在地域上与苏俄远远地被隔开,无法建立贸易关系,但愿与保持私人的接触46。1923年1月26日,孙中山与苏联驻中国大使越飞发表联合宣言。宣言称,“中国最要最急之问题,乃在民国的统一之完成,与完全国家的独立之获得”。越飞表示,中国的此项事业“当得俄国国民最挚热之同情”和援助。他并重申,苏俄政府抛弃帝政时代的不平等条约,准备另行开始中俄交涉47。1923年9月16日,孙中山致电苏联代表加拉罕称:“中俄两国之真实利益,使双方采取一种共同政策,俾吾人得与列强平等相处,及脱离国际帝国主义之政治、经济的压迫”48。1924年1月24日,孙中山复电加拉罕,对其祝贺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表示“不胜感谢”,并称,“本会深信,全世界之自由民族必将予以同情,而俄国人民来此先声,尤为吾人所感激。中俄两国人民行将共同提挈,以进于自由正义之途”49。孙中山通过与苏俄的这些接触,使他感受到与以往同帝国主义列强打交道时完全不同的经验。他开始相信,在世界上建立各国家各民族平等相处的新的国际秩序是可能的。所以,进入1920年代,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明显地以争取建立世界各国各民族平等相处的国际新秩序为主要内容。1922年1月4日,孙中山《在桂林广东同乡会欢迎会的演说》里说道:“民族主义即世界人类各族平等,一种族绝不能为他种族所压制”50。1923年1月1日,在《中国国民党宣言》中指出:“吾党所持之民族主义,……内以促全国民族之进化,外以谋世界民族之平等”51。在这个月内,孙中山写成《中国革命史》一文。其中说到民族主义时说:“对于世界诸民族,务保持吾民族之独立地位,发扬吾固有之文化,且吸收世界之文化而光大之,以期与诸民族并驱于世界,以驯致于大同,此为以民族主义对世界之诸民族也”52。1924年1月,在《国民政府建国大纲》中谈到民族问题时说:“对于国外之侵略强权,政府当抵御之;并同时修改各国条约,以恢复我国际平等,国家独立”53。“要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54,“即取消此等条约中所定之一切特权,而重订双方平等,互尊主权之条约,以消灭帝国主义在中国之势力”55。“凡夫一切帝国主义之侵略,悉当祛除解放,使中华民族与世界所有各民族同立于自由平等之地”56。不但自己的国家、民族要争得独立和平等的地位,还要支持、帮助其他国家、民族争得独立、平等的地位。孙中山说:“我们今日要把中国失去了的民族主义恢复起来,用此四万万人的力量为世界上的人打不平,这才算是我们四万万人的天职”57。又说:“我们对于弱小民族要扶持他”58,要“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其目标就是建立世界上各民族平等相处的国际新秩序。

  笔者于2004年首次公开提出民族主义发展的三阶段或三种境界的说法59,以此验之于中国与世界历史的实际,似乎尚无格。孙中山的民族主义,亦确经历这样三个发展阶段。近年来,西方有些思想家力言民族主义已经过时,在现时代讲民族主义是对全球化的反动,是导致世界不安定和造成冲突的根源。显然,这是完全站在跨国集团的立场上,是站在世界霸权主义立场上讲话。在实现世界大同之前,国家、民族仍然要存在相当长的时间。在这段极长的时间里,民族主义仍具有其不可否认的正当性、合理性。如今的世界上,还有的民族仍在为民族建国的目标而奋斗。某些标榜反对民族主义,提倡全球化的国家,在符合其扩张利益的情形下,并不吝惜给予某些特定民族以大力支持,甚至不惜动用武力。足见那些反对民族主义的人,未必不是别有用心。

  自然,我们不赞成“排异”的狭隘的民族主义,那确实是早已过时了的极端落后的东西。但我们应该支持以民族建国为目标的民族主义,尤其要大力提倡,大力扶持以建立各民族平等相处的国际新秩序的民族主义,这是当代最合理的最高尚的民族主义。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中有关这一方面的内容,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光大。

   注释:

  1、2、《章太炎政论选集》上册,中华书局,1977年,第194~195、206页。

  3、4、《中国哲学史资料选辑》(近代之部下),中华书局,1959年,第473、486~487页。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