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以降乡村绅商的形成及其社会经济功能(3)

辛亥革命网 2011-05-15 00:00 来源: 作者:彭南生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湖北羊褛洞是中国青砖茶的故乡。清以降,当地茶叶商品经济的发展,刺激了传统士人弃儒经商,囚而在羊楼洞形成了一个以业茶为主的绅商群

  中万祖支下观翘公、班联公等房,亦有类似的历史。如班联公之孙雷让溪公(1814-1886),“少读书有大志,倜傥不群。壮迫于家累,不竟学,改事商业起其家,后以人赀授翰林院待诏职,敕授登仕郎。清咸丰初元,欧舶东渐,廑及海疆内地,……公于此慷慨与远游志,兄弟合资,倡为红茶。居者任采购制作,公任运输粤东,出售洋商,先后六年,获利钜万”。[25]

  并且雷氏家族与羊楼洞其他家族,如饶氏、贺氏、游氏等均互有姻亲关系,因而清以降羊楼洞存在一个规模较大而又相互联系的绅商群体及其家族。

  由此可见,自清初以降,在茶叶商品经济的刺激下,羊楼洞有一大批饱读诗书的传统士人,或因家道中落,或为维持家计,或因屡试不中,或想另辟蹊径、发家致富,或被迫,或主动地开始弃侨经商,从事茶业,而成为绅商阶级,社会阶层出现了新的变化。在贯穿整个清代的分化过程中,雷氏等家族内业儒者与业茶者既是同代并存,又存在隔代交替。他们以业茶持家,以业儒做官或捐纳而扬名,表现出对儒学和科举功名的眷念以及对为富求仁和讲求孝悌等精神生活的追求。

  此外,雷氏等家族宗谱中的大批传记还反映出,羊楼洞绅商自幼饱读诗书,不仅拥有思维敏锐、精通书算、办事周密的文化素养和才干,而且还具有崇尚诚信、利以义制的儒家思想以及忠厚待人、热情周到的处世作风,这是他们从事茶叶贸易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晋粤商人与之合作的文化基础。

  二、羊楼洞绅商的社会经济功能

  上述绅商群体,既有学识和功名,又有雄厚的财力,并且热心公益,关心家乡的发展,因而在羊楼洞地方上有较高的威望,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仗义执言,建章立规,维护市场秩序

  这些众望所归的绅商,在排解社会经济纠纷,惩戒不法之徒等方面,发挥着积极有效的作用。如雷文庵先生(1798-1870),“居宅近市,每岁茶商辐辏,情伪滋生,有不了事,得公一言辄解,于时缙绅冠带之徒,闻公名咸请谒焉”。[15]雷芾亭公(1801-1878),“剧喜锄强扶弱”,“有丁寡妇者,崇(阳)人也,业小生涯于市,年老子懦,恒为市痞所陵,诉于公,卒为申之”。“通城有黎正权者,性恨恶,贸于洞,人皆畏之如虎”,“公恶声斥之”。“族人有不法事,一闻履声,即奔窜无地,若畏严父母”。[27]其子雷雅堂公(1830-1878),也遇事有决断,能持大体,“排难解纷好直言。族中不法者,恒面斥之,不少容”。[28]

  不仅如此,羊楼洞绅商还深知“盖闻通商惠工,国家所以阜财用,而胪规定矩,地方所以安客商”[29]之道理,于是他们多次通过建章立规来维持市场的有效运转。这主要是由一批远贾他乡、经历世面的绅商,回乡后倡议进行的。如雷让溪公(1814-1886),曾贩运红茶至广州有六年之久,回乡时见“羊楼洞初辟为商场,漫无端绪,百事棼如,远来商多惮之。公慨然曰:‘法不立不足以治事也’。日求缙绅父老,旁诹博釆,手草规章,试行无忤,传布永久”。[26]雷受山公也曾远贾于广州、上海、福建、湘潭等地,自咸丰戊午(1858)以后,“准外洋各路通商入境贸易”,羊楼洞“于是植茶之户曰多,行茶之途日广,我境旗风美,字号云屯,然而新开码头,规矩章程不规划一”。辛酉(1861)冬受山公,“束装回里。见行业曰盛,茫无头绪,谓非长久计,遂约同人合禀上宪批准,寻奉邑侯恩谕,立同益堂公所,兼修财神庙。公所定行规数十条,永远遵照无异”。[17]这是羊楼洞第二次订立行规的活动,对“往来货物,车工推运紊乱”之弊端。“前任恩宪谕行、客二帮,议立车局,整顿行规”,“照客家箱名取用,各口有成规,数无异言。”但过二十余年后,由于“人心不古,渐至忘章”,不得不重整旧规,对红茶二五箱、黑茶东西箱、花香包等各类茶叶运往张家嘴、牛形嘴、夜珠桥等地的车费和力钱,重新规定,“即囊内囊外之□车额例恪遵,切勿恃强越规蹈矩。”[29]近代,羊楼洞绅商整顿行规的活动,已不是封建行会制度的复活,而是一种维持新的市场秩序的行为,是发展当地茶叶经济的需要。

  (二)修桥筑路,改善投资环境

  羊楼洞曾有两条主要的通道,一条为通往张家嘴的小路,为运茶出路。“每当春雨,不堪车陷泥坑难行”,饶鲁堂公“议修石路以利行人,或苦其难”,“独与驻军长官欧阳募费万余,卒成坦途”。[30]1877年,时人在《万国公报》着文《羊楼峒坦平颂》对此事给予了如实的报道和高度赞赏:“从来生物蕃盛,固赖天时,履道平坦,尤资人力。如鄂之羊楼峒者,乃南北楚省暨中外茶商总汇处也,每当春夏之初,航海而来。梯山而往,可怜鸟道羊肠,肩负者,深虞险峨、风播、雨滑;车载者,每苦驰驱”。“邑绅雷乐斋、饶鲁堂、雷朗齐、游包六、雷汉槎、雷受山诸公,筹划费资,秉公秉正,修理石径,任劳任怨,吁以千百人之上。成之不日,数十里之地,履之如夷”。[31]其后,饶绍皋先生在洞镇商会任主席时又“创办洞赵汽车路及重修洞镇石街”,[32]进一步改善羊楼洞茶叶输出的交通条件。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