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与韩国独立运动(4)
辛亥革命网 2011-05-15 00:00 来源:《抗日战争研究》 作者:杨天石 查看:
蒋介石关心韩国在华爱国人士的团结问题。当年4月14日,蒋介石即曾询问:“朝鲜民族革命党何以不能合并于临时政府之内”,要求“设法劝解,使其合并”。7月26日,蒋介石接见金九及赵素昂、金奎植、李青天、金若山等韩国两派人士。蒋称:“中国革命最后之目的,在扶助朝鲜、泰国之完全独立。此种工作甚为艰巨,希望韩国革命同志能团结一心,努力奋斗,以完成复国运动。”当时,金九和赵素昂向蒋表示:“英、美对朝鲜将来之地位,颇有主张采用国际共管方式,希望中国方面不为所惑,贯彻支持独立之主张。”对此,蒋答称:“英、美方面确有此论调,将来争执必很多。韩国内部之精诚团结,有工作表现,乃为必要。中国力争,才易着手。”8月10日,蒋介石致函朱家骅,提出处理韩国各党派统一问题的三项基本原则:(一)党派问题,“不必强求其统一。但宜择优扶植,使能领导独立运动”。蒋同意朱家骅的意见,“目前各党派中以韩国独立党组织较健全,历史亦久,今后应以该党为中心,扶植其领导地位”。(二)政治问题,“兹后有关朝鲜独立运动,应侧重以韩国临时政府为对象,以消弭其内部政争”。(三)军事问题,“调整光复军之高级人事,培植临时政府系统下的军事力量,使其集中意志,灵活指挥”。其后,临时政府内部矛盾继续加剧。8月30日,金九等7人甚至一度以“无能维持”为理由向国务委员会提出辞职,直到9月21日,才宣布复职。9月22日,吴铁城接见赵素昂,再次以“希望韩国各革命同志团结统一”相劝。10月1日,金九召集各派代表谈话,宣布“接受各党派意见,力求合作”等四点,作了一个高姿态的表示,然而,风波并未因此停止。
10月9日,临时议政院第35届会议开幕,朝鲜民族革命党孙健等人提出弹劾临时政府议案四项。1944年1月5日,议长洪震、副议长崔东 宣布脱离韩国独立党。其间,又因修改约宪和投票方式发生纠纷,会议延至次年4月15日结束,没有取得任何协议。面对韩国来华爱国力量的再次分裂,蒋介石于1月20日指示何应钦、吴铁城、朱家骅三人称:“韩国各党派内部倾轧益甚,如我方不善为排解,使其团结,易为他方所用,希即会商具体办法呈核。”2月28日,国民党中央秘书处处长温叔萱接见金若山,谈话后向吴铁城提出:“本党之对策,自当以促进其内部团结,产生合法政府为前提。两党皆仰赖于中国政府之经济援助而生存,自宜运用经济压力,启导两党相互妥协,并使其在工作上发生竞赛作用,以免各走极端,而致力量分散。”其后,吴铁城等分别邀约韩国两党负责人从中排解,促其团结合作。在中国方面促进下,双方加紧磋商,达成改组临时政府方案。4月20日,韩国临时议政院举行第三十六届会议,将国务委员增至14人。其中,独立党8人,民族革命党4人。金九任主席,副主席由民族革命党主席金奎植担任。会议发表宣言称:“联合一致而产生了全民族统一战线的政府,这不仅是今次议会的最大成功,而是在我民族运动史上,尤其是在临时政府发展史上开辟了新纪元的大书特记的事实。”24日,独立党、民族革命党、民族解放同盟、无政府主义者总同盟联合发表宣言,拥护会议修正的临时宪章,拥护金九及全体当选国务委员为“我们民族的最高领导者”。26日,韩国临时政府新任国务委员宣誓就职。这样,韩国独立党和朝鲜民族革命党之间长期积累的矛盾得到缓和,韩国来华爱国者之间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团结。28日,吴铁城、朱家骅等首先致函祝贺。5月3日,国民党中央发出祝贺电。6月7日,中共代表林祖涵、董必武等也在重庆设宴招待韩国临时政府国务委员及各部部长。
在开罗会议上倡言保证韩国战后独立
当第二次世界大战步入1943年的时候,同盟国的胜利形势已日益明朗,有关各国都在考虑战后世界秩序的重新安排。
蒋介石和重庆国民政府一直主张韩国战后独立。2月25日,宋子文在华盛顿会晤美国国务卿赫尔,强烈表示,中国反对任何国家在战后攫取新土地,同时声明中国支持韩国独立。但是,罗斯福总统却主张在战后将韩国交给美国、中国和其他一二个国家共管。
同年11月,中国方面为准备开罗会议,由国防最高委员秘书厅拟具《战时军事合作方案》和《战时政治合作方案》,向蒋介石呈报,其中明确提出:“中、美、英、苏立即共同或个别承认朝鲜独立,或发表宣言保证朝鲜战后独立。其他联合国家应请其采取一致步骤。”与此同时,军事委员会参事室所拟草案也明确主张:“承认朝鲜独立。”23日,蒋介石和宋美龄在开罗应罗斯福晚宴,蒋向罗口头提出,在日本溃败之后,应使韩国获得自由与独立,得到罗斯福同意。其后,美国方面提出的会议公报草案虽然写进了蒋、罗会谈的内容,但是却接受了邱吉尔的建议,加进了“于适当时期”的限制性词语。26日,英国再次对公报草案提出修改意见,主张将有关内容修改为“于适当时期,吾人决定使朝鲜脱离日本之统治”,这样,朝鲜的独立就仍然是个不确定的议案。对此,中国代表、国防最高委员会秘书长王宠惠坚决反对,认为提法模糊,易生重大后患,他主张明确规定韩国“将来的自由独立地位”。讨论结果,决定维持美国原案。27日,罗斯福、邱吉尔、蒋介石发表《开罗宣言》,中称:“我三大盟国稔知朝鲜人民所受之奴隶待遇,决定在相当时期,使朝鲜自由与独立。”
《开罗宣言》得到了韩国爱国人士的热烈拥护,蒋介石也因为在会上昌言保障韩国独立而受到韩国人民尊敬。邵毓麟回忆称:“当时在华韩人闻讯,欢欣若狂。”又,韩国独立运动元老许宪在汉城发表演说称:“三千万朝鲜人民,对于蒋主席极为感激。如无蒋主席在开罗会议所提之建议,朝鲜尚不能获得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