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与韩国独立运动(6)

辛亥革命网 2011-05-15 00:00 来源:《抗日战争研究》 作者:杨天石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从韩国被日本并吞之日起,大批韩国爱国人士即流亡中国,组织政党,成立临时政府,开展抗日、复国斗争,史称韩国独立运动。韩国独立运动

  当时,金九也感觉到不可能以临时政府名义迁回国内,于26日致函蒋介石,要求蒋与美国政府协商,最少限度默认韩国临时政府“为非正式革命的过渡政权”。当日,蒋介石接见金九,金九又口头提出五项要求,希望蒋能与美国方协商,允许他们回国后与各党派建立临时政府,办理全国选举,成立正式政府,同时提出,在韩国独立党与中国国民党之间订立一项合作密约,蒋答称:前者须与英、美协商;对后者,他表示,将继续援助独立党,但不必有形式。10月17日,蒋介石指示:韩国临时政府人员以个人资格回朝鲜;派飞机一架送重要人员分期赴上海,再由美军用机送朝鲜;借拨法币1亿元。22日,批准先拨5千万元。24日,国民党中央党部召开会议,欢送韩国临时政府成员归国。28日,蒋介石批复吴铁城呈文,同意除已拨之5000万元外再拨国币5000万元、美元20万元,作为韩国临时政府成员返国及返国后初期工作费用。29日,蒋介石接见金九,“希望韩国同志和衷共济,团结一致”。他说:“中国除非力量不够,不能做到之事,力所能及,一定援助韩国达到独立之目的。这是中国一贯政策。总理在日,即是如此。中国以韩国独立为中国之责任,中国能独立,韩国亦可得到独立。”金九提出:美国不肯承认韩国临时政府,请中国予以解释。蒋答:“慢慢可以好转,不必忧虑。”11月4日,蒋介石、宋美龄等举行茶会,欢送金九等人归国。蒋称:“朝鲜不能告成独立自由平等,无异中国不能告成独立自由平等”,“为东亚与世界之和平及东亚各民族之独立与自由计,吾人必须首先使朝鲜告成独立与自由,此为国民党对朝鲜唯一之原则。”次日,金九等29人乘机离渝,经上海返国。

  12月5日,蒋介石决定派邵毓麟为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中将衔代表赴韩,与美苏军方联系,视韩国实情,同时抚慰中国在韩侨胞。同日,蒋致函吴铁城称:“在目前美苏两军分占朝鲜南北现状下,国际上我方除应与美方密切合作外,对于驻韩美、苏军事当局,自应同等联系,俾我在外交上可保持超越立场,作为美、苏桥梁,乃至运用两者关系一方,逐渐培养亲华分子,团结韩方各派。”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处根据蒋介石指示,草拟了一份标有“极密”字样的《韩国问题之对策》,其中提出:“调和美苏势力,以消除韩国南北两部之对立,而促进其统一。”又提出:“积极与美、苏、英洽商,确定开罗宣言中‘于相当时期使朝鲜独立’之‘相当时期’之明确标准,并在将来和会中或联合国会议中提出通过,以为将来促使美苏军按时撤退之依据。”但是,12月27日,美、英、苏三国外长于12月27日在莫斯科会议,却决定将朝鲜置于美、英、苏、中四强的五年托管之下,这样,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处所拟《对策》自然成为废案。同月28日、31日,韩国临时政府及韩国临时政府驻华代表团先后发表声明,反对该项托管计划,中国政府没有发表声明支持。当时世界的主宰者是美、苏两大国,中国虽跻身“四强”,但实际上是弱者。

  韩国独立党、民族革命党、临时政府及相关人员在华期间,其经费均由中国供给。金九等人返国前后,在华韩侨535人准备同时返国,急需冬服、旅资及生活维持等诸项费用。12月28日,蒋介石致函吴铁城,批准发给国币3千万元作为资助。这是蒋介石唯一能做的事情了。

  结 语

  在支援韩国独立运动的中国国民党人中间,有三个关键人物:一是陈其美,他和韩国独立运动人士接触较早,是援韩事业的创始者,但因他1916年即被刺身亡,所做事情不多。二是孙中山,他不仅制订了援助弱小民族的原则,而且以南方护法政府首脑的身份和韩国临时政府的代表进行会谈,为国民党人与韩国独立运动人士之间的关系奠定了基础;但是,孙中山当时自身处境困难,没有能力进行实际援助。三是蒋介石,他是30、40年代中国援韩活动的主要领导者和决策者,时间最长,贡献也最大。

  为了共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国民党给予韩国独立运动的援助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外交、道义等各个方面。在这些援助活动中,蒋介石比较注意尊重韩国独立流亡人士的民族感情,及时调整政策,保持友好关系;在国际舞台上,蒋介石首倡保证朝鲜战后独立,反对国际托管和南北分割,不谋求在该地区的民族私利。这些,都与当时主宰世界的大国强权构成了鲜明对比。

  (作者杨天石,1936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