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的觉醒——上世纪之交中国人对20世纪的认知(2)
辛亥革命网 2011-05-04 00:00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作者:严昌洪 查看:
同时,中国知识界对20世纪的关注,也受到当时西方和日本言论的影响。
新的世纪到来之际,正是“帝国主义”一词在西方世界里被愈来愈多地用于说明20世纪的时代特征之时,日本人受到影响,于是有浮田和民的《帝国主义》与幸德秋水的《二十世纪之怪物帝国主义》的出版。这些书对中国留学生产生了影响,他们不仅将书翻译出版,而且把书中对帝国主义的批评引为同调[4]。日本社会活动家对于20世纪的关注自然也影响了中国留学生。幸德秋水尝言:“回顾过去的百年,实在是以有史以来未曾有过的速度发展进步着。20世纪的进步将比它更加迅速。对此,我等深信不疑。恰如千仞飞瀑越接近地面,其重力加速度越大⋯⋯因此今后的文明是何等的高尚,何等的华丽,何等的幸福,几乎难以想象。”[2]
新的世纪到来之际,又恰遇1900—1903年经济危机,西方政界或学术界对新世纪世界发展的趋势进行了预测,他们的观点影响了日本人。如,奥匈帝国外交大臣哥教司克曾言:“十六、十七二世纪为宗教争乱之时代,十八世纪为自由主义胜利之时代,十九世纪为民族主义之时代,二十世纪则为商工业界生存竞争之时代。”日本渡边国武在《太阳报》上发表《世界政策》长文,不仅引述了他的话,并且称赞说:“氏所言者,虽过于简略,然以大体观之,则诚可谓眼光如炬者矣”
渡边此文在中国留学生中具有较大影响,《湖北学生界》和《浙江潮》几乎同时译载该文;还有人不仅用渡边文章中的话来称赞渡边文章“洋洋数万语,蓬蓬勃勃如朝暾,如春花,光怪陆离,令人骇汗然”,甚至把渡边文章里的文字照搬来作为自己的意思,渡边说“若欲立于二十世纪竞争剧烈之舞台,其国力发展之主力,则有三焉:曰商工、曰海运业、曰殖民业。以外交政略伸张之,疏通之,以海陆军备发展之,保护之,本末轻重不误其权衡,是为实行世界政策唯一无二之关键秘诀也”[5]。该作者则说:“实行世界政策之唯一无二关键秘诀,工商业、海运业、殖民业是也。”渡边国武著作中转录了哥教司克上述那段话,该作者则称“奥国外务大臣哥教司克氏曰:‘十六、十七二世纪为宗教争乱时代,十八世纪为自由主义胜利时代,十九世纪为民族主义时代,二十世纪则缩万国若比邻,登黄白于一堂,水陆并进,奇正兼备,世界大竞争之时代也。’旨哉言乎,斯诚眼光如炬者矣”[6]。
留日学生对20世纪世界特点的看法,似乎也是受日本人影响。如,《游学译编》第1期所译载的日人《世界之大势与教育之方针》一文认为“二十世纪,膨胀时代也,膨胀,二十世纪之特色也。”日人用来形容20世纪特点的“膨胀”一词,被留日学生的文章所吸纳,他们说:“二十世纪之膨胀,经济的膨胀也。经济的膨胀者何?商工业发达而殖产兴业之事盛也”[7]。杨毓麟在《新湖南》一书中论述帝国主义之原动力时,也用了“膨胀”一词:“其为此主义之原动力者,非出于政府一二人之野心也,国民生殖蕃盛之力之所膨胀也;亦非出于武夫健将一二人之权略也,国民工商业发达、资本充实之所膨胀也”。这些看法,显然是脱胎于日人的“‘膨胀’论”。
并非中国留学生们不动脑筋,人云亦云,而是他们认为哥教司克的话和幸德秋水的书以及渡边国武等人的文章对20世纪的关注具有一定道理,对20世纪世界发展趋势的判断也有某种启发意义,所以接受了上述外国人的部分观点。然而他们还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对20世纪提出了中国人自己的理解。如,《日本新闻》文章《太平洋上之竞争》云:“十九世纪末季,大西洋血风肉雨竞争之结果也,惊波怒浪,翻飞于太平洋上,又为产出二十世纪竞争之原因。”“泱泱哉,二十世纪之太平洋,其黄种膨胀之时代乎?恢恢哉,二十世纪之太平洋,其亚洲独立之基础乎?”中国留学生则写道:“于是前日大西洋之风潮,汹汹然、蓬蓬然转注于太平洋,其势如万马齐奔,万弩齐发,至今日而二十世纪独一无二之经济大舞台,遂以我支那为中心点,注矢之的也。”[8]日本人从反对西方势力东侵,以保全自己亚洲强国地位,和准备在亚洲扩张,实现霸权的两重目的出发,提出要联合黄种,提携亚洲,所以他们注目的是整个“黄种”,是整个“亚洲”,而中国留学生从保国救民的目的出发,注目的是自己的祖国和民族的命运。
在19世纪下半叶,由于西力东侵,中国一步一步走向半殖民地的深渊,到该世纪的最后几年里,甚至走到要被人肢解的惨境,所谓“瓜分豆剖”,已迫在眉睫;而到最后一年,竟然被世界上8个帝国主义国家的铁蹄共同蹂躏。19世纪下半叶,中国人是在战乱、灾祸与惶恐、屈辱中度过的,年复一年,不知伊于胡底。按照中国人对“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愿望,人们期盼20世纪能时来运转,国泰民安。然而,义和团民和所谓“祸首”的滚滚人头,“肇事”地方士民所受的严厉惩罚,四亿五千万两白银的巨额赔款,并未换来20世纪的平安。跨进新世纪的门槛,就只见大西洋扩张主义风潮向太平洋滚滚而来,北方俄事频频告警,南方法国虎视眈眈,中国前途未卜,有良知的中国人,谁不为20世纪祖国和民族的命运忧心?对20世纪的关注,就是对中国前途的关注。
还有一点,就是中国各派政治力量在19世纪最后几年里均遭到不同程度的挫折,康梁派的维新运动被扼杀在戊戌六君子的血泊中,义和团民的“神功”被帝国主义的战车碾碎,自立军起事亦被绞杀,孙中山革命派的广州起义和惠州起义皆以失败告终,大明顺天国起事流产。各派政治势力的代表人物都在考虑,下一步该怎么办?对所处时代国内外形势的看法将直接关系到他们各自采取怎样的行动方针,这也是大家关注20世纪的原因之一。《二十世纪之支那》曾揭示过这一点:“二十世纪中我同胞对于支那者,其意见相殊,因而主义各异,其并立而角峙者,则急激与平和两主义是也。”于是,人们竞相发表自己对新世纪的观点,以期证实自己主张的正确性。
虽然关于20世纪的言论形形色色,持各种不同政治主张的报刊在遣词造句上也存在微妙差异,但从总体来看,他们对20世纪世界形势的预测,对新世纪中国前途的信心,不仅基本一致,而且被20世纪历史进程所证实。概括起来就是:20世纪是世界激烈竞争之时代,是中国人民觉醒的时代,是中国在东方崛起的时代。
预言新时代
世纪之交中国人对20世纪的认知内容极其丰富,人们从不同角度对今后世界和中国的历史走向进行了分析,大体上揭示了后来成为20世纪历史潮流的三大问题,即民族主义、民主主义、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