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的觉醒——上世纪之交中国人对20世纪的认知(6)

辛亥革命网 2011-05-04 00:00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作者:严昌洪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中国人使用的“世纪”一词,来自日文。“世纪”概念的引进,使国人对世界的认知在扩大空间范围的同时,又扩大了时间范围,人们认识历史

  20世纪已经过去,要我们今天来回顾和总结这个世纪历史进程的主要特点,我们还不一定能准确地作出回答。但100年前的先进的中国人,由于对19世纪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有着明确的认识,对今后世界和中国的发展趋势有着总体的把握,对世纪之交世界的形势和中国的处境有着切肤的感受,已经比较准确地对20世纪发出预言了。虽然,他们的认知还有一些并不科学、并不正确,因为他们缺乏正确的历史观,不懂历史的发展规律,有时盲目地以西方人、日本人的看法作为自己的看法,有时又有很强的主观性,但是他们已经大体准确地预言了20世纪的世界和中国社会发展的走向,许多预言基本上或部分地成为了现实。从世界范围来看,20世纪的竞争的确比19世纪要激烈得多,而且正是“非独兵力战争之世界也”,实“经济战争之世界”,虽然人类历史上的两次世界大战都发生在20世纪里,但在100年里,战争时间毕竟短暂,且以经济利益,即争夺商品市场和重新瓜分世界为根本动因;多数时间里,经济竞争成为各国竞争的主要手段。在战争和经济竞争中,弱小国家以民族主义反抗帝国主义的侵略,最终实现了民族的解放或独立。世纪之初,在日俄战争中,立宪的日本打败了专制的俄国;俄国通过十月革命最终走上人民当家作主的道路;另一个专制国家土耳其也经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共和国。社会主义在俄国首先取得胜利,然后在东欧和亚洲崛起了社会主义阵营,虽然由于苏联的解体和东欧的巨变,社会主义暂时受到挫折,但以中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力量仍然在世界上举足轻重。在中国,当年先进的中国人关于建立独立、民主、富强的国家的愿望已初步实现。

  [参考文献]

  [1]马小泉.世纪之交与历史转折[N].光明日报,1994209212.

  [2]杨宁一.进入历史视野的预言:100年前的20世纪[N].中华读书报,2000212227.

  [3][日]实藤惠秀.中国人留学日本史[M].北京:三联书店,1983.

  [4]章开沅.时代·祖国·乡里——辛亥革命时期社会思潮试析之一[J].社会科学战线.1981,(4).

  [5]渡边国武.世界政策[J].浙江潮,1903,(1).

  [6]大陆之民.最近三世纪大势变迁史[J].浙江潮,1903,(7).

  [7]飞生.俄人之性质[J].浙江潮,1903,(2).

  [8]王王景芳.普通经济学[J].湖北学生界,1903,(1).

  [9]余一.民族主义论[J].浙江潮,1903,(1).

  [10]梁启超.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J].清议报,1901,(第95册).

  [11]杨毓麟.新湖南[A].张木丹,王忍之.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第1卷下册[C].北京:三联书店,1960.

  [12]梁启超.新民说[J].新民丛报,1902,(1).

  [13]竞畲.政体进化论[J].江苏,1903,(1).

  [14]独头.俄人要求立宪之铁血主义[J].浙江潮,1903,(4).

  [15]权量.宪政平议[J].湖北学生界,1903,(2).

  [16]苏报,1903-06-23.

  [17]时报,1904-08-07.

  [18]章开沅,林增平.辛亥革命史:上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19]孙中山.民报发刊词[J].民报,1905,(第1号).

  [20]杜士珍.近世社会主义评论[J].新世界学报,1903,(2).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