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词义的变迁 ———政治术语“人民”之(2)

辛亥革命网 2011-04-21 00:00 来源: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万齐洲 冯天瑜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人民”一词的词义经历了从古义到今义的流变。“人民”的古义为“人类、百姓”或“糊涂无知的人”,19世纪末至20世纪,经过梁启超、孙中

  “民”与“人”有时指同一个意思。如:“其在祖甲,不义惟王,久为小人于外,知小人之依,能保施小民,故祖甲飨国三十三年。”[2]“民受天地之中以生。孔颖达疏:‘民者人也,言人受此天地中和之气以得生育。’”[1]893

  “民”还有其它一些意思。“民,1。指世代定居本地的人。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坤部》:‘按土著者曰民,外来者曰氓。’2,特指汉族人。宋苏轼《东坡志林》卷一:‘步城西,历小巷,民夷杂糅,屠酤纷然,归舍已三鼓矣。’3,古代指士兵。《银雀山汉墓竹简·孙子兵法·威王问》:‘令民素听,奈何?’孙子曰:‘素信’。4,民间的。《礼记·王制》:‘命太师陈诗,以观民风。’”[1]893

  三、释“人民”

  “人”、“民”之组词:与“人”、“民”组成的词大多保留各自的本义。如:

  “大人”:“二十六年,有大人长五丈,足履六尺,皆夷荻服,凡十二人,见于临洮,故销兵器,铸而象之。”[2]“子民”:“犹且父天子民,兢兢翼翼。”[5]

  当“人”与“民”组成“人民”或“民人”时,其意思基本重合。不过有时偏重于“人”之本义,如:“故其职云掌国中及四郊之人民六畜之数。”[6]“民人相食,州里萧条。”[7]有时偏重于“民”之本义,如:“各就厥国,养牧民人,用成功业。”[8]“上自朝廷,下至人民,得以接欢喜。”[2]

  与“人民”或“民人”意思相同或相近的字、词有“氓、黔首、百姓”等。

  “氓”:“乱臣贼子,黠吏奸氓,从而附之。”[9]“臣土虽远,实天子之氓。”[10]

  “百姓”:“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2]“田常为简公臣,爵列无敌于国,私家之富与公家均,布惠施德,下得百姓,上得君臣。”[2]

  黔首:“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更名民曰‘黔首’。”[2]“伏惟陛下握录图而驭黔首,提万善而化八纮。”[11]

  当代辞书中“人民”的定义:

  《辞源》:“人民:人类。‘人民鸟兽草木之生物。’《管子·七法》;平民,百姓。‘掌建邦之土地之图,与其人民之数。’《周礼·地官·大司徒》”[12]

  《辞海》:“人民,在不同的国家和各个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如我国在抗日战争时期,一切抗日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的范围;在解放战争时期,一切反对美帝国主义和官僚资产阶级、地主阶级以及代表这些阶级的国民党反动派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的范围;在社会主义时期,一切赞成、拥护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的范围。”[13]

  《辞源》中“人民”的含义与古义基本一致,但《辞海》中“人民”的含义却具有强烈的现代气息。那么,“人民”的这一含义是如何演变而来的呢?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