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城市地方学研究综述(2)

辛亥革命网 2011-04-25 00:00 来源: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严昌洪,汤蕾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随着世界城市化趋势的加强,城市地方学作为新兴的城市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在全世界建立和发展起来。就现有的研究状况来看,城市地方

  此外,由于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为世界所瞩目,国际学界也对上海的研究情有独钟,“海外上海学”已经逐渐形成。由上海社会科学院主编的《海外上海学》亦于2004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主要收录美、德、法、英、日、澳等国以及香港、台湾地区的上海学研究概况,提供了对25部海外著名论著的解读,并介绍了包括叶文心、顾德曼、裴宜理、魏斐德、瓦格纳等14位当代海外“上海学”名家的生平经历。此外,该书还收录有1870年至今的230部海外学术著作目录和近600篇中英文论文目录。[4]

  2.关于“北京学”

  北京有着三千多年的建城史,是文化古都,更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北京学的产生具有显著的意义。它一方面适应了北京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有益于北京研究理论方面的建设。基于此,北京学研究坚持应用研究和理论研究并重,以开放性原则选择课题,更好地为北京经济发展和决策服务。

  1998年,北京联合大学成立了北京学研究所,这是北京市高校成立的直属北京市领导的综合研究北京社会、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管理中的焦点问题的实体性学术机构之一。2004年9月以该研究所为基础,吸收国内外一批相关知名专家学者组建了新型的、多学科综合性的研究机构———北京学研究基地,成为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和北京市教育委员会联合筹建的首批18所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之一。基地下设北京城市、文化、经济、旅游、文献和北京学基础理论研究等6个研究室以及办公室、图书资料室、数字文印室等研究与行政管理辅助机构。

  北京学研究基地的研究内容具有明显的综合性和应用性的特点。其工作方针是:关注北京发展、研究焦点问题、提供可行性建议、完善学科体系。研究基地在努力为北京市委、市政府工作当好参谋的同时,积极为北京市相关企事业单位提供策划咨询服务,积极开展面向广大市民的科普宣传活动。

  北京学研究基地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向,广泛组织校内外专家学者共同开展研究工作,现在已建立起一支专兼结合、以兼为主的近百人的高水平高层次的研究队伍,并陆续承担并完成了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市委宣传部、市教委等单位的10余项研究课题,发表论文240多篇,并出版了一批专著。2005年,该基地创办了第一本年度报告———《北京学研究报告》,由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北京学研究基地编撰,集中介绍了北京学研究的基本情况和主要成果,是将北京学研究精粹汇集在一起的科研成果形式,有力地展现了北京学研究基地于北京学领域的科研进展情况,也是推动北京学研究更好发展的配应工具。[5]

  北京学研究基地经常开展国内外学术文化交流,定期举办大型的北京学学术会议和小型的学术沙龙。为更好地宣传北京学,北京学研究基地还建有北京学网站,发布北京学研究的最新动态。

  除了这个北京学研究的主要阵地之外,一些热爱北京历史和文化的学者也纷纷自发地进行着北京学的相关研究。北京大学著名学者陈平原就认为北京学将成为继上海学之后的又一热门话题,他也曾写过一则短文《“北京学”》,呼吁学者们认真对待和大力发展北京学。2003年11月,陈平原又在北京大学主持召开“北京:都市想象与文化记忆”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议题包括了金元到明清的北京文化抽样;近代北京声情与色相的白描;通俗文学、新文学、新旧媒体的对话;“京味儿”民俗志学考察;北京城与北京市的景观政治;北京从城外到域外的想象;甚至后现代、全球化的北京叙事学等,不一而足。学者们从不同的文化、历史、文学角度,勾勒近现代以来北京的多重视景。[6]提交该会议的论文已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同名论文集收录。

  3.关于“温州学”

  温州经济的大放异彩带动了温州学的勃兴。《光明日报》在2002年7月22日刊登了《温州启动温州学研究》的报道,不久又刊载了该市市委书记撰写的《关于创立温州学的思考》一文,明确了温州学就是“研究温州文化,研究温州人和温州人精神,研究温州文化与经济互动发展,揭示温州经济和社会发展内在规律”。按照这一思路,温州学逐步建立并发展起来。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