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城市地方学研究综述(3)

辛亥革命网 2011-04-25 00:00 来源: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严昌洪,汤蕾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随着世界城市化趋势的加强,城市地方学作为新兴的城市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在全世界建立和发展起来。就现有的研究状况来看,城市地方

  2003年1月17~18日在温州市召开了由光明日报社、中共温州市委和温州市政府联合主办的“温州学”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以及温州各高校、科研机构的110多位专家学者聚集一起,对“温州学”创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深入论证,并从温州历史文化、产业群与温州模式的创新、温州人与公民社会等多方面交流研究的新成果。

  温州学研究每年都有新进展,故能结出累累硕果,成立3年期间召开了各种专题学术研讨会,共出书120多种,有关温州研究的文章也经常见诸报刊和网络。综观温州学的发展思路,其主要研究如下两方面的问题:在温州历史文化研究方面,涵盖有永嘉学派研究、南戏研究、刘基研究、温州宗教研究、温州宗族村落研究、温州历史研究、温州学术思想史研究、永嘉玄觉禅学思想研究、温州语言研究等;另一方面是温州经济发展研究,涉及温州经济发展研究、温州产业集群研究、温州金融改革研究、信用温州研究、“温州模式”研究、温州金融改革研究、温州民营企业研究、温州商会研究等。可以说,温州学正在以其特有的方式探讨温州的历史和现状,并且其研究成果将在无形中推动温州经济的持续发展。

  4.关于其他正在创建中的城市地方学

  上海学、北京学和温州学的提出和发展促动了中国大陆其他一些城市的城市地方学的创建,西安学和武汉学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提出来的。

  2004年2月西安政协委员马珂建议,建立“西安学”学会。建议称:西安作为享誉世界的国际大都市,它的政治、文化、经济以及丰富的文物,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都以别样的城市风格影响着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仅就历史学而言,西安的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三教九流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国历史的别样稿本。西安城浓缩了中国各历史时期的繁荣与鼎盛,西安城聚敛了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哲学流派和美学思潮,巨大地推动和促进着人类文化和世界文明的发展。可以说“西安学”的建设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也是当下发展西安经济的必然需求。只有把西安城置放在学术的层面,才能升华西安城的价值与意义;只有把西安城置放在理智与思考的层面,才能进一步深刻地认识和发现西安城的神形美仪。他还建议在成立“西安学”学会以后,严谨缜密地建立学科、出版专著、开展学术研讨和家谱家籍、店铺史话等一系列与西安有关的事件事故的深层次的考稽,从中发现补益当下社会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标准。

  如果说西安学还尚待认可的话,那么武汉学自提出至今已经在有关学术机构和专家学者中产生了共鸣。2005年初,笔者在上海学、温州学的启发下适时提出了建立武汉学的构想[7],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周德钧立即予以回应,进一步对武汉学研究的空间范围、主体内涵和时序范围进行了介说,完善了武汉学的理论体系。[8]并且,这一研究规划也得到了江汉大学的重视,江汉大学不仅成立了武汉城市研究所,而且在很短的时间内召开了有关的学术讨论会,大力发展武汉学。目前,该研究所依托学校和市政府的各种资源已经初具规模,组织结构较为完善,人员配备较为充足,学术成果也不断出炉,成为武汉学研究的主要基地。可以相信,武汉学将在已有的基础上很快完成创建过程,实现真正的独立发展。

  二、港澳台地区

  1.关于“香港学”

  香港在1997年回归中国后将何去何从,在当时成为各界瞩目的焦点。香港学者李英明适时推出《香港学》一书,分析了香港的发展趋向。[9]全书尝试从民族主义、文明冲突以及北京与香港间的中央与地方关系等角度论述了香港在中国政府接管后的发展可能性。此外,作者除了从宏观角度分析未来台湾、香港和大陆直接的三角关系的可能演变外,亦从技术性的层面分析了香港基本法从理论到实际的发展过程,及其与香港未来的关系。

  围绕这本书,人们对香港学进行了思考。有人认为该书虽以“香港学”命名,但仍然是以作者主观的论述为主,若要丰富此书的内容和香港学的研究,应该多进行一些客观事实的调查研究和史料文献的搜集分析,将香港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做一个全方位的纵览,并且对于香港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能有更深入的探讨,让香港成为一门被讨论的学问,以使世人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香港的面貌。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