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之前商民运动在广东的发端(3)
辛亥革命网 2016-01-18 16:10 来源:《学术研究》2009年第5期 作者:朱英 查看:
除此之外,中央商民部在当时开展的另一项较有成效的工作是筹办商民运动讲习所。商民“鉴深人商民队去的人才,非特别加以训练造就出来不行,遂建议于中央执行委员会创办一个中国国民党立商民运动讲习所”。[1]1925年8月,商民部即在报上通告商民运动讲习所章程并开始招生。该讲习所隶于中央商民部,“以培养热心党员,专作商民运动,以期协助各地商民协会之组织及进行为宗旨”。据商民运动讲习所章程之规定,首期招收学员40名,3个月毕业,然后将派往各地组织商民协会及助各该商民协会之进行;学员报名资格为:凡国民党党员有中学或相当程度、热心商民运动者,均可考;具体操作方法是由佛山、江门、顺德、中山、东莞、石龙、新会、汕头等地商会保送2名学员,余在广州招足;首期讲习所预算经费600元,由中央商民部筹措,后经中央执行委员会批准又追加600元。学员不收学费、堂费、讲义费及其他一切费用;讲授课程有:孙文主义、中国国民党党纲释义、帝国主义侵略史、商民运动与国民革命运动、对商民宣传方法、中国商业现状、商业常识、现代经济组织、现代政治概要、商民团体之实状等。商民部在提交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的《筹办商民运动讲习所意见书》(台北党史会藏档,汉1542)中还特别说明此项举措之意义:“本党为使一般商人晓然于帝国主义者之进攻现状。与整顿商民组织,使商民与本党接近起见,应开设一商民运动讲习所,养成商民运动人才,以指导商民以[内]则改造其组织,外则导之以抵抗帝国主义与军阀,以期明了本党之主张,共趋国民革命之正轨”
第一期商民运动讲习所的招生考试工作看来并不顺利,所以直至当年10月间才正式开办。经过3个月的学习与培训。到次年元月第一期毕业生也只有28人,并没有达到首期招收40人的预期目标。尽管如此,第一期商民运动讲习所的举办仍培养了一批当时急需的商运人才,“现在这般同志,均握各地商协的要冲,努力于商民运动之成绩是不小的。这是商民运动开花的原始栽培者。……自从这般同志出去工作后,加以广东省部的协助,商民运动自此遂人而为渐进时期了。”[1]
二、广东省商民部的设立与广东商民运动的扩展
对于商民运动在广东的起步,中央商民部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与影响,但是,要使商民运动得到进一步发展,仅在国民党中央设一商民部却又是远远不够的。就一般情况而言,中央机构主要应该是一个决策部门,它大多是通过制定相关政策、规章及其具体措施进行宏观指导,不可能在各地成为相关政策的具体执行者。各项政策的真正执行者。应该是相关的各级下属机构。因此,中央商民部的职责主要只是制定有关商民运动的政策。引导和推动商民运动的发展。其办事章程也明确说明“商民部之目的在引导全国商民使之参加国民革命”。虽然在起步阶段,中央商民部在其所辖地的广州直接参与了商民运动的一些具体发动工作,但要使商民运动得到更进一步发展。如果仍然仅仅依靠中央商民部的努力,势必会有鞭长莫及和力所不能之感。很显然。商民运动的扩展,需要在省市县各级国民党党部中均成立商民部,与中央商民部相对应,作为承担领导和从事各地区商民运动的基层机构,形成一个从上至下的层次网络,这样才能真正满足商民运动发展的需求。
国民党地方党部的组织工作,虽然在“一大”之后即已开始着手进行,但起初似乎并不是很顺利,仅在上海、北京、汉151、广州等少数大城市有一定成效,这与当时国民党直接统辖地区范围有限和政治影响力较小不无关系。即使是在广东,国民党省党部的建立也延宕了较长时间。直至1925年l0月国民党广东第一次全省代表大会召开,才选举了24名执行委员及候补执行委员。并成立了国民党广东省党部,下设组织部(杨匏安任部长)、农民部(彭湃任部长)、工人部(刘尔崧任部长)、妇女部(何香凝任部长)、青年部(陈孚本任部长)、商民部(范其务任部长)。国民党广东省党部的建立,尤其是广东省商民部成立之后,与中央商民部紧密响应,对于促进广东省乃至相邻省区商民运动的发展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这次会议对商民运动也比较重视,时任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长的共产党人谭平山,被推为本次国民党广东省全省代表大会的主席,他在会上做党务报告时即提到:“中国的商人实亦国民革命群众之一”,应通过开展商民运动使他们积极参加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