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辛亥革命时期的国粹主义思潮(3)

辛亥革命网 2010-09-29 00:00 来源:中华文史网 作者:李喜所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国粹主义是辛亥革命时期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无政府主义、社会主义交相辉映的四大思想流派之一。其倡导者是一批对国学有较深厚研究并具

  但是,国粹派对孙中山"建立民国"的民权主义则表示冷淡。他们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用历史唤发人们"爱国保种"的热情和对清王朝的仇恨,基本上忘掉了宣传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细读《国粹学报》,几乎看不到"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字眼,更找不到一篇论述资产阶级共和制度的文章。国粹学堂的学习科目多至20余种,但除了经学、文字学、心理学、伦理学,就是史学、典制学、考古学,根本没有介绍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的课程。神州国光社出版的国粹丛书、国粹文学丛书、教科书、讲义,类凡数百种,发行几十万册,连一本讲共和的书也没有。相反,介绍历代典章制度、人物风俗的书籍,论述封建王朝官制、法律、科举、兵制的论文,应有尽有。在这些书籍和论文中,他们把封建王朝的官制设置、州郡划分、赋税征调等全说成合理的。他们虽然没有明确说明要照搬这些制度,但极力吹捧一些王朝的政治清明,赞美一些封建制度的收效显着,颂扬一些封建皇帝的雄才大略,显然就是寄托了他们政治上的向往。如果再看一下被誉为"国学界之泰斗"的章太炎在日本东京的一次演说,就更说明他们对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冷淡。章太炎激昂慷慨地宣布:"中国一切典章制度,总是近于社会主义;就是极不好的事,也还近于社会主义。兄弟今天,略举两项:一项是刑名法律,……一项是科场选举。……这两件事本是极不好的,尚且带几分社会主义性质;何况其他好的呢?我们今日崇拜中国的典章制度,只是崇拜我们的社会主义,……那好的必定应该顶礼膜拜,这又是感情上所必要的。""将来建设政府,那项须要复古,必须胸有成竹,才可见诸实行。"(《民报》第6期)章太炎当时并不懂什么是社会主义,但他把封建社会的典章制度归结为"社会主义",顶礼膜拜,这说明在清朝被推翻后,他要效法的是封建制度,而不是民主共和。武昌起义后,章太炎冷漠南京临时政府,贬斥共和制度,声称如果效法欧美,就要亡国。《国粹学报》的主笔之一黄侃则利用《民声日报》,"诋毁南京政府".国粹派的另一位健将刘师培,早在1908年就背叛革命,其后又为袁世凯称帝奔走效劳,成为臭名昭着的筹安会"六君子"之一。可见,国粹派在反清问题上是坚决的,在共和问题上则站在了正确的对立面。

  对孙中山旨在土地国有的民生主义,国粹派也是否定的。《国粹学报》第55期发表了一篇《论中国古代财政国有之弊》,从中国的井田制一直讲到历代的土地制度,对孙中山"平均地权"的政治主张旁敲侧击。作者把王莽政权以来,从魏晋到隋唐,从宋代到明清全归之为实行土地国有政策,并历数这种政策造成的恶果,结论是"土地国有说,易为扩张国权者所利用","中国所谓土地国有者,均与贵职以殊利者也"."土地国有之病民,较田主之病民尤甚","无论何代,其实行国内政策者,无不病民".这显然是告诫人们"土地国有"不可取。当然,国粹派的许多人曾多次谈论过土地问题,有人还发表过"哀贫民"一类的文章,章太炎也和孙中山探讨过解决中国土地问题的办法。但他们欣赏的不是孙中山的"土地国有",而是周朝的井田制和魏晋至唐的"均田制".且不说"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土地所有制,搬到20世纪的中国来推行是不可能的,就是那种"均田制"也不能解决当时农民的土地问题,获利的仍是地主,它只是地主土地所有制的一种形式,与孙中山的"平均地权"格格不入。武昌起义后,章太炎等人极力否定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则进一步证明他们是"土地国有"的反对派。

  综上所述,国粹派实际是只赞成"反清革命"的"一民主义者".

  三

  国粹主义和西学(即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中学(即封建主义的思想文化)的关系较为复杂,但就主要倾向去分析,其对于西学是抽象肯定,具体否定:

  其一,国粹派虽然说"国粹也者,助欧化而愈彰,非敌欧化以自防,实为爱国者须臾不可离也",但他们实际是把西学作为陪衬,以服务于国粹。《国粹学报》的办报宗旨上明确写着:"于泰西学术其有新理精识,足以证明中学者,皆以阐发。"(《国粹学报》第1期)还称:"欲举东西诸国之学,以为客观,而吾为主观,以研究之,以期光复吾巴克之族。"(同上)有人更明确指出:"国粹者,精神之学也,欧化者,形质之学也。"(《国粹学报》第7期)他们把西学视作"客观"、"形质",实质上是以国粹为核心,西学为皮毛。他们曾发誓说:"士生今日不能藉西学证明中学,而徒炫皙种之长,是犹有良田而不知辟,徒咎年凶;有甘泉而不知疏,徒虞水竭。"(《国粹学报》第1期)遗憾的是,国粹派在具体论述中,连西学的"客观"、"形质"的地位也不给。他们一再强调中学渊博高深,完全包含了西学,西方那些资产阶级思想家、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中国早已有之。他们说:"黄帝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之学,其为布帛菽粟,而无待于他求者".(同上)"周末诸子之学派,多与西儒学术相符".(《国粹学报》第2期)"墨荀之名学,管商之法学,老庄之神学,计然、白圭之计学,扁鹊之医学,孙吴之兵学,皆卓然自成一家之言,可与西方哲儒并驾齐驱者也"."诸子之旧书所含之义理,于西人心理、伦理、名学、社会历史、政法,一切声化光电之学,无所不包".(《国粹学报》第9期)他们把荀子、孟子、子思、邓析等人说成是中国的卢梭、苏格拉第、孟德斯鸠、斯宾塞尔。他们盛赞孔丘是学习外来文化的楷模,程朱是吸收佛学的典范,陆王"精妙之哲学"也有"西学的长处".国粹派这些牵强附会的论述,除了阐述古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之外,主要意图是说明中学无所不包,无所不有,甚至包含了西方的自然科学如"声化光电"等,而介绍和传播西方文化则是画蛇添足。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