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汉民与黄埔军校(4)

辛亥革命网 2016-02-19 09:27 来源:中国黄埔军校网 作者:李吉奎 查看:

胡汉民不仅参与孙中山集团的决策,还一度代理大本营事务,所以,胡汉民深悉孙中山创办黄埔军校的动机与经过,并担任过黄埔军校的政治教官。

  胡汉民在南京最后一次讲到黄埔军校,见诸文字的,可能便是1930年9月29日在立法院总理纪念周上所做的《悼谭组庵先生》讲话了。其中,胡氏借悼念谭延闿时讲到,“本来总理开办黄埔军校时,早已痛斥其(按指杨、刘)为祸国殃民的军阀,假如我们能完全将他们歼灭,正是遵行总理的遗教。”[18]将创办军校与消灭杨刘军阀联系起来,又将消灭杨刘军阀与遵行总理遗教联系起来,目的是强调要遵行总理遗教。

  从1930年10月开始,召开国民会议和制订约法的问题成为国民党高层争论的问题。胡汉民一直宣称遵行总理遗教,“以党治国”,他反对军事强人蒋介石在国民会议上通过约法的主张。争论不可调和,终至1931年2月28日发生蒋氏拘禁胡汉民之事。胡蒋决裂后,胡汉民再也没有兴趣去谈论黄埔军校的事了。

  胡汉民自中国同盟会成立以来,二十年间一直追随孙中山,从未脱队,且长期居于第一助手地位,自命“燮理阴阳”(首相),虽无其名却有其实,以其地位、资格和威望,对孙中山的理论握有解释权,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他在孙中山身边参与决策,他说的史事符合实际,迄今未见有人提出异议。他深悉孙中山创办黄埔军校的动机与经过,这点也是无可怀疑的。他说过“黄埔军校开办的情形,校务进行的情形,兄弟都很熟习”,这些话自然也是可信的。但是,他毕竟不是军校的领导,对军校内部情况未必了然,而且党军参加第二次东征,胡氏适在海外,对党军内部的斗争,更形隔膜,因此他对军校的一些议论,便未必准确,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笔者对胡汉民、对黄埔军校均缺乏深入研究,因未见有人写过胡汉民与黄埔军校的文章,乃不揣浅陋,撰为此文,错误、不足之处,深盼读者指正。

  注释:

  [1]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蒋介石年谱初稿》,档案出版社,1992年,第158页。

  [2]《革命与反革命最显著的一幕》,存萃学社编集《胡汉民事跡资料彙辑》(四),香港大东图书公司印行,1980年,第1307页。

  [3] 《李宗仁回忆录》(下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384页。

  [4] 蒋永敬著《胡汉民先生年谱》(1981年台北商务印书馆出版)第305页作戴季陶,似误。

  [5] 《孙中山全集》第10卷,中华书局,1986年,第300页。

  [6] 《蒋介石年谱初稿》,第189页。 [7] 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编:《黄埔军校史料(1924-1927)》,广东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220、221页。

  [8] 《胡汉民先生年谱》,第309-310页。

  [9] 陈锡琪主编:《孙中山年谱长编》(下册),中华书局,1991年,第2028-2029、2025、2030、2033页。

  [10]《我们需要完成总理遗志的精神》,《胡汉民事跡资料彙辑》(四),第152-153页。

  [11] 《蒋介石年谱初稿》,第243页。

  [12] 《革命文献》第10辑,第150页。

  [13]《革命过程中几件史实》,《胡汉民事跡资料彙辑》(五),第565-566、571、577页。案蒋永敬《胡汉民先生年谱》第343页记是由汪精卫突派军队约一营包围胡宅,胡“乘间往黄埔军校,得蒋校长保护安全。”这个说法,当系曲笔。1994年出版的李云汉著《中国国民党史述》的“廖案”相关部分,便完全不提拘胡之事。

  [14] 《军人要懂得政治》,《胡汉民事跡资料彙辑》(四),第923-924页。

  [15] 《以亲爱精诚的精神巩固我们党的基础》,《胡汉民事跡资料彙辑》(四),第928-929、932-937页。

  [16] 《军校学生的使命》,《胡汉民事跡资料彙辑》(四),第1135-1139页。

  [17] 《同志们先把自己训练起来》,《胡汉民事跡资料彙辑》(二),第190、191页。

  [18] 《悼谭组庵先生》,《胡汉民事跡资料彙辑》(四),第1364页。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